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忆(思念) B、愿为市鞍马(卖) C、北市买长鞭(集市) D、万里赴戎机(战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双色笔记八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xi):践踏。②策:通“册”。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恬:心神安适。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傅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⑦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依僧寺以居(相当于“而”)
以君之力(凭)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这)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C.暮归,忘其牛(他的)
其真无马耶(难道,表反问语气)
D.录为弟子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做)
3.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或牵牛来责蹊田。(谁牵牛?)
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易不听其所为?(听:听便,任凭)
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
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5.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回答问题。
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①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②;章惇、京、卞③岂不工书,后人类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下列句中加粗“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粗“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
直:_______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
宝: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________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
②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忽然想起这副对联呢?因为有几位朋友在谈话中认为,古人读书似乎都没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为读书而读书,都是读死书的。为了证明这种认识不合事实,才提起了这副对联。而且,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颇有介绍的必要。
②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这11个字生动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东林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
③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这11个字充分表明了当时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全世界的大事。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他们把天下事与国家事并提,可见天下事是指的世界大事,不限于本国的事情了。
④把上下联________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________,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语带双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这副对联的意义________是相当深长的。
(1)第④节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双音节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节加粗的“这种认识”是指________。
(3)第②节划线句可用“________临其境”来形容。(横线上限填一字)
(4)对联中的“________”就是天籁。
(5)“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全世界的大事”一句中,“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是:①从意思上讲,________。②从句法上讲,________。
(6)第①节中“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为什么不能改成“很少的人知道这副对联”?
(7)第④节中的两个“风雨”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后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
(8)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可多项选择)
[ ]
A.作者提及这副对联是为了证明朋友认为古人读书都没有政治目的的看法是错误的。
B.作者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副对联才提到这副对联。
C.通过对对联的分析,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本文的论点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事事关心”。
E.这副对联证明中国古人读书都不是读死书的。
F.作者对上联意思进行解释时,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体现了杂文文艺性的特点。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未尝识书具 (2)稍稍宾客其父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泯然众人矣
11.下列加粗字‘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1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一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