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南省八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 、??????????? 、??????????? 、意义与影响。(3分)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 ? ???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 ?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 ? ? )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 )处最合适。(1分)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1分)
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科技污染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对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高科技污染”)具有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类多,分布领域广泛。 B.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
C.危害人类比较严重。 D.防治难度较大。
2、对这篇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同( )
A.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 逻辑顺序
B.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 逻辑顺序
C.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 逻辑顺序
D.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 分类说明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一项是( )
A.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B.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C.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D.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高科技污染仅指高科技垃圾造成的污染。
B.高科技垃圾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却很大。
D.对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有很大困难,堆置对环境保护不利,因此,人类始终束手无策。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本文作者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实例引领读者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后面的学问和奥秘。 |
B.本文采用总分结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
C.第③④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分别是“即使……也……”“不但……而且……”。 |
D.本文将文学和科学的语言结合起来,语言浅易生动,活泼有趣。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标读想用七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冬月》,完成1~5题。
冬月偶然从窗外望出去,见对面屋瓴上像蘸了一层白雪,才知道今晚月光如此皎洁。月光是引人清兴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中,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半是赞秋月的。而今夜是冬月,没有浓浓的树影、淡淡的秋月,没有花的清香、虫的吟唱,但空旷、辽阔,走出去一看,只见一丛丛丁香,像炭色随意画的粗线条,在空中凝然不动,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黑白画,却令人胸襟开朗,仿佛偌大世界只剩下一片月光。这时你会突然悟到,无论黄色、绿色,再不能比没有颜色对月光的描述更为相宜了。在这里,我回忆起最近读到的两段描写月光十分出色的文字,一是陆游的《入蜀记》:“夜与诸君登岸,临大江,观月,江面与天接,月影入水,荡摇不定,正如金虬,动人骇目之观也。”一是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十月十二日晚,解衣入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访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两者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情致,但现在,我觉得苏东坡最后两句却如此逼真,达到形象化的完美境地,那月光,那树影,如在你的面前,甚至连月夜清寒之感,也都立刻侵袭到你的脸上、身上来了。当然,现在我所以特别喜欢它,也许因为这描述与今夜情景相似吧!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①蘸 ②皎 ③勒 ④藻
2.解释文中的词。
寥寥: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加粗的“它”指代的句子是________
4.把以下四种感受的序号分别填入下列句子后边的括号内。
(1)一丛丛丁香……在空中凝然不动。( )
(2)炭笔画出的黑白画。( )
(3)偌大世界只剩下一片月光。( )
(4)没有颜色更适于描述月光。( )
5.选文大致由“欣赏景物、引征诗文、抒发感情”三部分组成,试以此为据把上文用“‖”分为三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