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疆自治区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 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课标2001-2年通过)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下题
《鱼鹰》 陈勇黄昏的落日宛如一个红彤彤的火球,悬挂西边,染红了地平线。斜阳吻着大地,渐渐下沉。
暮色苍茫的老江河上,飘过来一叶小舟。小舟的主人是一位渔翁,他的脸像秋天的辣椒——越老越红。渔翁不紧不慢地划着小舟,向前驶去。
小舟前头,伫立着一只苍老的鱼鹰,黑色的羽毛,在余晖的照耀下,依稀闪着绿光。
鱼鹰的两只眼睛已经失去光泽,变得混浊起来。鱼鹰不时地转过身,目光呆滞,回望空空如也的小舟,间或发出几声悲哀的鸣叫。
渔翁明白鱼鹰的心思,停下双桨,走到舟头,抱起鱼鹰抚摸它。
鱼鹰像个孩子似的,在渔翁怀里呜咽起来。
渔翁拍拍鱼鹰的头,伸出大拇指。
鱼鹰这才止住了哭泣,抬起头,睁大警惕的双眼,目视前方。
突然,前方发现目标,鱼鹰不顾一切地冲向河中。几番厮打,还是让狡猾的猎物跑掉了。
鱼鹰垂头丧气地上来,站在小舟前,一言不发。
渔翁走到舟前,拍拍鱼鹰的头,伸出大拇指。
鱼鹰受到鼓舞,振奋精神,又立于舟前,寻觅对象。
这时,又一个猎物出现了。鱼鹰吸取上次教训,没有急于下水,而是等猎物靠近些再出击。近了,近了。鱼鹰看准猎物,箭一般射下去。谁知,猎物溜得更快。
鱼鹰几乎绝望了,它眼里喷着火,发出悲伤的吼叫。
渔翁停下双桨,走到舟前,从腰间取下干粮喂鱼鹰。鱼鹰仿佛受了污辱,紧闭着嘴,不受无功之禄。
渔翁只得收回干粮放回原处,拍拍鱼鹰的头,伸出大拇指。
鱼鹰扇了扇翅膀,对天长啸一声,似乎是对天赌咒发誓。
迎着一轮残阳,小舟继续前进。
家,越来越近;鱼鹰,越来越急;渔翁,更加不安。
忽然,鱼鹰发现猎物。鱼鹰既惊喜又紧张,它仰天长鸣一声,扇动着翅膀,迅雷不及掩耳地扎下去,死死咬住目标不放。
这一次,鱼鹰成功了。
这是鱼鹰有生以来捕获的最大猎物。鱼鹰用尽全部精力,游向小舟。可是,鱼鹰隐隐约约感到自己的身体在渐渐下坠,猎物也趁机兴风作浪。形势十分危急。
鱼鹰将猎物吞到喉咙口,使之动弹不得,解除了后顾之忧。
随后,鱼鹰积蓄了平生最后力量,冲出水面跃向小舟。猎物终于被抛向小舟,鱼鹰长鸣一声,掉进它深深眷恋着的老江河水之中。
(选自《写作》2004年第11期)
1.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请你仔细品味,并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其在文中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当“家,越来越近”的时候,“鱼鹰,越来越急”,而“渔翁更加不安”?请结合原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马革裹尸是英雄!”真正的战士宁可血洒疆场,也不愿在平庸的生活中老去。上文中的鱼鹰也是这样的英雄。它谢绝了主人的①________,选择了②________。
4.小说虽短,但是情节紧凑,主人公鱼鹰性格鲜明突出,试着结合原文中的事实,分析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和对我们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语言描写颇有特色,十分精炼、生动、传神。鲜明生动的词语,丰富细腻的细节,应用自如的修辞手法,都是作者语言功力的体现。请从文章中选取你感触最深的语句,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写过一篇小说。1954年,瑞典文学院为此给海明威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的主人公就有着鱼鹰一样的性格。这篇小说的名字是①《________》,和本文一样都采用了②________的写作手法,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的瑰宝。海明威在作品里所说的“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的话,不仅打动了读者,也征服了评论者。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 语文版 题型:048
①小时候,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就像人们渴望上帝的福泽一样。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呀!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
②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年轻的玛丽娅小姐。玛丽娅小姐刚一站到讲台上,整个班里都沸腾了,她太漂亮啦!我带头吹口哨、飞吻、往空中扔书本,好多男生跟我学,我们的吵闹声几乎要把房顶掀开。
③玛丽娅小姐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大声叫嚷:“安静!安静!”她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我们。奇怪,这样我反而感到很无聊,于是,我打一个手势,大家立即停止了胡闹。玛丽娅小姐开始自我介绍,当她转身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讲桌上没有粉笔,我注意到她的眉头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了,心想:糟了,她肯定识破了我们的把戏。但是,玛丽娅小姐却转过身来问:“谁愿意替老师去拿盒粉笔?”刚刚平静下来的沸腾又开始了,怪声怪气的笑声再次淹没了整个教室,好多男生争着去干这件事。
④玛丽娅小姐请大家不要争,她会挑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玛丽娅走下讲台,仔细查看了每一个人,最后她说:“基恩,你去吧。”我说:“为什么是我?”“因为我看得出你热情、机灵又具号召力,我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⑤我热情?我机灵?我具有号召力?我竟然有这么多优点?玛丽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优点!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说过我哪怕一点点的好处,甚至我自己也认为我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孩子。
⑥我很快取回一盒粉笔,因为它就藏在教室后面的草丛里。当我正要把粉笔递给玛丽娅小姐时,我发现我的手指甲缝里存满了污垢,衬衣袖口开了线,裤腿上溅满了泥点,更糟糕的是我五个脚趾全从破了口的鞋子里露出了头。我很不好意思,可玛丽娅小姐一点也不在意这些,她接粉笔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天使般的微笑。玛丽娅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⑦从此,我决定做一个上进、体面的人,因为我知道天使正在注视着我。
1.第①段的描述对下文进一步展示“我”是一个铺垫。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这时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用横线在第⑥段中标出描写“我”外貌的句子,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描写人物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4.(探究题)本文为何以“天使”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文段,完成题(1)~(9)题
感谢生命
李 丹
①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②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荫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ch2n________翼的白纱。
③时间从春延至初夏,一连好几个月,这些棉絮似的东西,一直在天地间不舍昼夜地飘扬,飞舞旋转,像白云撩动天际,像仙女翩翩起舞的裙裾,铺天盖地地弥漫整个京城。我不知它来自何方,也不知北方特有的长风,将它一丝丝、一缕缕地飘送到城外的哪一个山谷,哪一块草地,哪一片湖海。
④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⑤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⑥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我无比喜悦地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灯。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而去,我看见它像一羽洁白的翎毛,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r$ng________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⑦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4ng________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⑧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y9n________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株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翻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株浓荫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荫,便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年复一年,像候鸟一样,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⑨我在惊叹这种奇妙无比的生命创造时,又为造物主非同寻常的姿态和慈母般的无私奉献情怀深深折服。
⑩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动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
圣经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条肋骨造成夏娃。因为他们在伊甸园偷吃了禁果,才繁衍了人类,夏娃是众生之母。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衍变而来。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已成为千古之谜,不得其解。尽管截今为止,世上已有无数学者写下皇皇巨著对生命的奥秘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进行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
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自古以来,一代一代的人去了,一代一代的人又将生命延续、传承了下来。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不过是父精母血基因密码的一次偶然组合,至于为什么在这一个特定的时刻孕育了你,而不是在那一个时刻,为什么把你组装成这番模样,而不是那番模样,这其中一定总有道理。也许这就是人的生命如此纷繁奇异却又无法被人破译的奥妙所在。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不要绝望,只要一息尚存,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的挑战和蔑视啊。
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杨絮( ) |
衍变( ) |
精髓( ) |
倦怠( ) |
(2)在下列拼音处填写汉字。
ch 2n________翼 |
交r$ng________ |
4 ng________然 |
y 9n________切 |
(3)前三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图景?作者在后文是怎样对其进行概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画线句中,“从不失约”“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分别指什么而言?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由杨絮的生命创造谈到人类的起源,其中起过渡作用的段落是哪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探究生命起源有没有用?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⑩段,是作者在揣度,在思索,请你为作者明确地写出答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段,作者给生存下的定义是“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的挑战和蔑视”。请你也为生存下个定义,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段作者直言“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请你写出你感谢生命的理由,要能体现你思维的深度和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古代握笔姿势的演变
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特征就是文字的出现,而它的书写方式也有几千年了。它演变的过程,主要是随着家具的变化而迫使自身出现了握笔姿势的演变。
汉代是低坐起居时代,人们跪坐于席上或榻上,往往左手执卷,右手执笔而书,执笔右手没有凭借,手肘、腕均悬空。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握住笔管,以中指托住笔管,无名指和小指略向掌心弯曲不起握管作用。这种握笔姿势称为“单苞执笔法”,启功先生称之为“三指握笔法”,和我们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接近。由于手执之卷略向斜上方倾斜,执笔姿势也得向斜上方倾斜,所以后人又称之为“三指斜握笔法”。
“三指斜握笔法”之前,可能还有双指握笔的过程,但留存的历史说明比较少,只在一张北宋描摹唐代吴道子绘画作品中看到,但这种握笔姿势应该也符合握笔演变的进程,所以也不能否定。从这张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执笔侍臣手握毛笔的姿势,笔管夹于拇指和食指之间,其他三指几乎没用,所以我管它叫“双指握笔法”,这个跟后来的三指握笔肯定有区别,也就是说到唐代早期时仍然有双指握笔的方法,但主流握笔姿势已经过渡到三指了。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高坐家具的出现,起居方式发生了变革,书写姿势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出现“双苞五指握笔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握毛笔的姿势,但主流仍然是三指握笔。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宋代,衰落于元代。宋代高坐家具已经比较普及,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市井家具都已经向高坐发展,而且比较成熟,但执笔方式仍然以三指为主,可见习惯成自然的力量。从唐太宗开始提出“双苞五指握笔”到元朝,仍然有人沿用“三指握笔”,跨度已经超过上千年。但到了明代,“双苞五指握笔”就彻底取代了“三指法”。
虽然保留下的宋画里面“三指法”盛行,但千万不要以为看到一张古代绘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是“双苞五指法”,就盲目判断其最多到明代,毕竟从唐太宗倡导五指握笔姿势已经很久。即便在宋代,苏轼和黄庭坚在握笔姿势上的论述也是截然不同,前者仍然惯用三指,而后者已经改变传统习惯用现代握毛笔姿势了。
所以,当你看到一张古代绘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是三指斜握的方法,你就要小心了,这张画很可能超过了明代。但如果是双苞五指握笔,则无法判定其为元代以后的作品。我们古人的握笔姿势从二指到三指再到五指,其间跨越了几千年,可见改变一个小小的习惯是多么难啊!
13.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字书写演变主要是随着家具的变化迫使自身出现握笔姿势的演变。
B.在形成“三指斜握笔法”之前,还存在过双指握笔的姿势,但较少历史说明。
C.苏轼握笔姿势惯用“三指法”,但黄庭坚的握笔姿势是“双苞五指握笔法”。
D.隋唐五代时期开始出现“双苞五指握笔法”, 但主流仍然是三指握笔。
14.下列加点词语,去掉后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但这种握笔姿势应该也符合握笔演变的进程,所以也不能否定。
B.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市井家具都已经向高坐发展,而且比较成熟。
C.这张画很可能超过了明代。
D.其他三指几乎没用,所以我管它叫“双指握笔法”。
15.请看文中划线句部分,为什么说古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如果是双苞五指握笔,则无法判定其古画为元代以后的作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原因。(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古代握笔姿势的演变
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特征就是文字的出现,而它的书写方式也有几千年了。它演变的过程,主要是随着家具的变化而迫使自身出现了握笔姿势的演变。
汉代是低坐起居时代,人们跪坐于席上或榻上,往往左手执卷,右手执笔而书,执笔右手没有凭借,手肘、腕均悬空。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握住笔管,以中指托住笔管,无名指和小指略向掌心弯曲不起握管作用。这种握笔姿势称为“单苞执笔法”,启功先生称之为“三指握笔法”,和我们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接近。由于手执之卷略向斜上方倾斜,执笔姿势也得向斜上方倾斜,所以后人又称之为“三指斜握笔法”。
“三指斜握笔法”之前,可能还有双指握笔的过程,但留存的历史说明比较少,只在一张北宋描摹唐代吴道子绘画作品中看到,但这种握笔姿势应该也符合握笔演变的进程,所以也不能否定。从这张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执笔侍臣手握毛笔的姿势,笔管夹于拇指和食指之间,其他三指几乎没用,所以我管它叫“双指握笔法”,这个跟后来的三指握笔肯定有区别,也就是说到唐代早期时仍然有双指握笔的方法,但主流握笔姿势已经过渡到三指了。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高坐家具的出现,起居方式发生了变革,书写姿势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出现“双苞五指握笔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握毛笔的姿势,但主流仍然是三指握笔。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宋代,衰落于元代。宋代高坐家具已经比较普及,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市井家具都已经向高坐发展,而且比较成熟,但执笔方式仍然以三指为主,可见习惯成自然的力量。从唐太宗开始提出“双苞五指握笔”到元朝,仍然有人沿用“三指握笔”,跨度已经超过上千年。但到了明代,“双苞五指握笔”就彻底取代了“三指法”。
虽然保留下的宋画里面“三指法”盛行,但千万不要以为看到一张古代绘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是“双苞五指法”,就盲目判断其最多到明代,毕竟从唐太宗倡导五指握笔姿势已经很久。即便在宋代,苏轼和黄庭坚在握笔姿势上的论述也是截然不同,前者仍然惯用三指,而后者已经改变传统习惯用现代握毛笔姿势了。
所以,当你看到一张古代绘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是三指斜握的方法,你就要小心了,这张画很可能超过了明代。但如果是双苞五指握笔,则无法判定其为元代以后的作品。我们古人的握笔姿势从二指到三指再到五指,其间跨越了几千年,可见改变一个小小的习惯是多么难啊!
13.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字书写演变主要是随着家具的变化迫使自身出现握笔姿势的演变。
B.在形成“三指斜握笔法”之前,还存在过双指握笔的姿势,但较少历史说明。
C.苏轼握笔姿势惯用“三指法”,但黄庭坚的握笔姿势是“双苞五指握笔法”。
D.隋唐五代时期开始出现“双苞五指握笔法”, 但主流仍然是三指握笔。
14.下列加点词语,去掉后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但这种握笔姿势应该也符合握笔演变的进程,所以也不能否定。
B.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市井家具都已经向高坐发展,而且比较成熟。
C.这张画很可能超过了明代。
D.其他三指几乎没用,所以我管它叫“双指握笔法”。
15.请看文中划线句部分,为什么说古画中人物的握笔姿势“如果是双苞五指握笔,则无法判定其古画为元代以后的作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原因。(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二) 题型:048
阅读记叙文,完成1~6题。
种菜是细致活,“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但是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像苏东坡在《菜羹赋》里所说的:“汲幽泉以揉濯,持露叶与琼根。”或者像他在《后杞菊赋》里所说的:“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施肥,松土,整畦,下种,是花费劳动量最多的时候吧,那时蔬菜还看不到影子哩,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给人很大的鼓舞。因为那希望是用成实的种子种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就从那里会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1.这段文字所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一亩园十亩田”的含义是
[ ]
A.一亩菜园中种有十亩田的作物。
B.一亩菜园的产量相当于十亩田的产量。
C.种一亩菜园要像种十亩田那样细致。
D.种一亩菜园的劳动量相当于种十亩庄稼的劳动量。
3.文中说“验证不远”指“验证”了什么?
[ ]
A.只用很短时间就使收成得到验证。
B.充满生机的新芽成为希望的验证。
C.十天八天就出芽,是生长迅速的验证。
D.平整湿润的莱畦是付出了劳动的验证。
4.对画浪线的句子理解较准确的一项是
[ ]
A.老农种菜的技术实在与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B.菜畦之美难以描述,它就像一首最好的诗。
C.老杜虽被称为诗圣,但比起老圃就逊色多了。
D.种菜者所得到的那种美好感受比杜甫清新的诗句更富有诗意。
5.这段文字的写作目的是
[ ]
A.表现当年延安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中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B.赞颂当年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突出作者当年在延安时热爱劳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的革命精神。
D.反映当年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
6.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回答应不低于三个)________,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段属于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四川省仁寿县联谊学校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第六枚戒指 简·伯特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
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到楼上。
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珍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
我的职责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
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回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
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
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莫三十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
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干的,只是说:“快捡起来,放回碟子。”
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
“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
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当他的手就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
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什么事?”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
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该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
“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我说。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您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
我慢慢转过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小题1】“母亲”担心“我”做事毛手毛脚,与下文哪一个细节互成照应?(2分)
【小题2】文中对“高个男子”作了比较细致的外貌、神态描写,试结合文中语句,从某一角度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3】文中写道:“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小题4】故事中的“艾艾”在哪一个方面给你留下美好或深刻的印象?简要说明理由。(3分)
【小题5】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限60字以内)(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第六枚戒指
简•伯特
⑴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
⑵ 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⑶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到楼上。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珍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我的职责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
⑷ 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恢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
⑸ 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
⑹ 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⑺ 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莫三十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
⑻ 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干的,只是说:“快捡起来,放回碟子。”
⑼ 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
⑽ “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
⑾ 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⑿ 当他的手就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
⒀ 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⒁ “什么事?”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
⒂ 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⒃“什么事?”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该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我说。
⒄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⒅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您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
⒆ 我慢慢转过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12、第⑴段中“母亲”担心“我”做事毛手毛脚,与下文哪一个细节互成照应?(2分)
13、第 ⑺ 段和第 ⒄ 段两处划线句都是对“高个男子”进行了 描写,(1分)但却传达出不同的信息,请简要分析。(4分)
14、第 ⒂ 段中写道:“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故事中的“艾艾”在哪一个方面给你留下美好或深刻的印象?简要说明理由。(3分)
16、根据故事已有情节,展开合理想象,请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80字左右)(5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