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2009-2010学年 第14期 总第170期 苏教版 题型:048
品味散文,完成下题。
吊桥幽韵 文/王忠范①飘然流过的新加坡河,宛若一条水灵灵的蓝色绸绫,把整个新加坡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了。说起这自然天成的新加坡河,人们便禁不住想起河上的那座古桥——加无纳吊桥。
②黄昏时分,天边的晚霞拼织出玫瑰色图案,夕阳的余晖还在花海林丛间闪烁着点点光亮。我们穿过伊丽莎白广场那宽阔的绿地,过小径,登石阶,踏上加无纳吊桥。看一河净水千点碎银涌波,时明时暗;万道漪澜摇浪,忽圆忽碎,霞光中变幻深浅不一的色泽,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之奇美。一群水鸟静静地栖憩岸头,不动声色,如秋月恋夜,似晨露吻花,美妙至极,让人诗意翻涌。
③________________。这座桥建于18世纪中叶,经历了两百年风雨后,垂垂老矣。政府组织了几次维修,在保留原色、原样、原来风格的基础上,从桥头到桥面、从灯光到置景,都添加了现代色彩的修饰。高架耸立,黑黑亮亮;铁索越浪,曲线起伏;木桥卧波,颤颤悠悠。纵观整座吊桥,如印象派大师笔下的风景画,既具古朴典雅之美,又含豪华清新之韵,观赏者怎能不拍手叫绝呢!
④夜幕悄无声息地落下,顷刻灯火辉映,如繁星环桥,闪闪烁烁,河水也呈现出奇妙而多彩的光亮。这时游人多起来了,却都是慢慢地轻轻地走过。有人静心垂钓,把竿抛线,其乐悠悠;有人迎着和风,徜徉桥上,似寻觅诗情画意;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这儿走走,那儿看看,油然而生一种幻觉和几许感怀,一人一句,竟对成一首小诗:桥如夜虹月如弓,飞索戏浪舞铁龙。一步之间今与古,八面来风诉诗情。
⑤忽然,一阵婉转悠扬的二胡琴声随风飘来,平静优美的柔弦仿佛在描绘这蒙眬而恬静的夜景。演奏者是位马来人,他说他喜欢中国的二胡,还会拉《二泉映月》、《江河水》。他望望大家,蛮有激情地奏起《在北京的金山上》。几声委婉的泛音后,便是深情的柔弦和急速的快弓,接着连续跳弓、拨弦,曲子优美、激越,令人心醉神迷。听着听着,我们情不自禁地唱出声来,也是那样激动。歌声琴曲飞向夜空,回荡在奔流不息的新加坡河的水面上……
(选自2009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1.阅读全文,说说题目“吊桥幽韵”中的“幽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1)飘然流过的新加坡河,宛若一条水灵灵的蓝色绸绫,把整个新加坡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了。
(这句话富有感染力,请你自选角度,进行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昏时分,天边的晚霞拼织出玫瑰色图案,夕阳的余晖还在花海林丛间闪烁着点点光亮。
(句中的“拼织”一词有何妙处?请你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段,在文中横线上填写一句能够总括加无纳吊桥特点的句子。
4.仿照第④段画横线句式,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构成排比句。
5.当你读到第⑤段画线句时,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你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七年级 语文版 2009-2010学年 第14期 总第170期 语文版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智者乐水 文/朱国良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前在我的印象中,山往高延,水向低流,山的境界似乎要高一些。群峰叠嶂,山峦逶迤。何其壮观,何等奇伟!而老子却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从山顶流下,“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它________山谷而下,________田野而绕,________城市而过,________江河而去,直到万川入海。它流到最低处,又能跃到最高处,悄无声息地就去了太空——云是水的舞蹈,雨是水的吟唱,雪是水的凝结——水就这样在洼处和高处,观望着世事人间。
②水,是生存之源。地球上倘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绿树和鲜花,也就没有鱼龙混杂的历史和酸甜苦辣的民生。自古以来,人都讲究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面水而住。一个地方,有了奔泻的江河、蜿蜒的溪流就有了生机。多一泓清水,就多一些灵气,多一份娇媚。
③水的生命,在于长流不腐,勇于闯荡;水的力量,在于一往无前,排山倒海;水的气质,如百媚千娇的俏女子,亦像一个能屈能伸、刚柔兼备的伟丈夫。其形,小可以为沟渠为溪流,大可以为江河为湖海;其态,可以为云、为雾、为雨,亦可以为雪,为冰。
④水,在艺术家的眼中,更是汩汩灵动,溢溢才情。孔老夫子从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读到的是“逝者如斯夫”;王维在行吟禅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清泉石上流”的无限境界;施特劳斯从多瑙河上,看到的是爱人亲切的面容;列宾眼中的伏尔加河畔,充溢着船夫苦难的背影。他们或用文字,或用旋律,描摹了水的无上奇妙和不朽精灵。在众多的诗人骚客中,无论吟咏明净似镜的西子湖,还是放歌大浪滔天的黄河浪,无不牵动着人们对水的一往情深和无限向往。
⑤在中国文学史上,水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不然,一部中国文学史就会失血失魂。少了水,中国的首部诗集《诗经》,一大半都要不复存在。至于一部唐诗,水的景观,水的佳句更比比皆是。想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夜喜雨》、孟浩然的《临洞庭》、崔颢的《黄鹤楼》、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牧的《泊秦淮》、张继的《枫桥夜泊》……
⑥水还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姿态,以它自身深刻的蕴含,寄托着许许多多的寓意,给了人们生生不息的联想和无穷无尽的启迪。“山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兵家需要领悟的行军之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对人生行为的一种告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对高高在上的用权之人的殷殷忠告。认识了“鱼得水游,鸟乘风飞”这个道理,就可认知一些根本的东西,超脱外物束缚,享受快乐的天趣。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事理中得到启发,能助人恒心持久,坚持不懈;感悟到“大海终须纳细流,江湖从来迎清泉”的道理,就会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⑦智者乐水,是因为人们寄意于水而收获了深邃的理念、飞舞的思绪、浪漫的情怀、灵性的文字吧。
(选自2009年6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从下列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①段的横线上。
顺 穿 奔 寻
2.读完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智者乐水”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所说的水具有哪些方面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意在写水,但文章开头却从山写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①段中写山“群峰叠嶂,山峦逶迤”,这与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一句,意境颇为相似。
5.说说文章第⑤段“在中国文学史上,水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不然,一部中国文学史就会失血失魂”一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和郦道元的《三峡》都表现了水旺盛的生命力。说说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设计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3
选词填空,每个词只能选一次。
必然 忽然 固然(1)“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________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3)小径尽头________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带河流回家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文章说明的最重要内容是( )
A."天坑"的相关事件。 | B."天坑"的错误认识。 |
C."天坑"的形成原因。 | D."天坑"的开发利用。 |
A.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
B."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
C.真正的“天坑”是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长年累月的发展后才能形成。 |
D.在有岩溶地貌的地方就会有“天坑”现象产生。 |
A.不要抽取地下水。 | B.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 |
C.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 | D.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湖北省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1.下列选项中,属于文章说明的最重要内容是( )
A."天坑"的相关事件。 B."天坑"的错误认识。
C."天坑"的形成原因。 D."天坑"的开发利用。
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B."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C.真正的“天坑”是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长年累月的发展后才能形成。
D.在有岩溶地貌的地方就会有“天坑”现象产生。
3.根据文意,下列对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出现的看法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
A.不要抽取地下水。 B.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
C.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 D.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