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根据意思选出相应的词语。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立论的依据。(    )   

A、引经据典
B、水到渠成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月亮——地球的睾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五分之三,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的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A] 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咸。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凝聚咸团。 [B] 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 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 [C] 你看,月亮岂不及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学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下面三句话是从原文A、B、C处抽出来的,请把它们放回原处去。
     ①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
     ②这种学说称为“分裂说”。
     ③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为什么用“中秋赏月”开头?选出说法不合适的一项
[     ]
     A、引出话题 
     B、说明“地球起源”这个科研课题提出的缘由 
     C、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D、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如果把第一段中画线句的意思改为“月亮肯定是地球的女儿”,那么这句话中的三个关联词语要怎样改动?
                                                                                                     
4、第二段中两处用了“很可能”(文中已加线),如果去掉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准确之处? 
                                                                                                     
5、第三段中画线词语从哪方面起限制作用?(久时间 B.方位C.程度 D.范围)    
  迄今为止:             
     无一例外:             
6、第三段说月亮是地球的妹妹,如果用科学的说法表述,在本段中是那一句? 
                                                                                                       
7、第四段推测月球是从地球赤道区飞出去的一大块物质,主要有两个理由,从原文中找出来。
    ①                                                                                                  
    ②                                                                                                  
8、本文结尾段语言活泼、风趣、巧妙、含蓄,用一句朴素简洁的话,把这一段表达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练习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题型:048

  站在托尔斯泰墓前,我眼前浮现出托尔斯泰生命最后的情景。

  他以82岁的高龄,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毅然离家出走,病倒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几天后,在车站站长的木屋里他停止了呼吸。

  人们悲痛地将他从阿斯塔波沃送回玻里亚纳。

  82岁是个令人尊敬的年龄。

  82岁的人是一个古稀之人。

  82岁,灿烂的晚霞,托尔斯泰满可以咀嚼一生奋斗的快乐。

  但是,托尔斯泰却以82岁高龄,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托尔斯泰在临出走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中说:“我的走会使你难过,不过请你理解和相信我,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我在家中的地位已经忍无可忍了,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

  这个念头他已经忍了13年。13年前,他69岁。当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索妮娅,我的生活跟我的信仰不相协调,这早就使我感到痛苦。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此,我已经决定现在要去做我早就想做的事情出走。”

  一年一年,无比激烈的心灵搏斗,无比痛苦的心路历程,他的实际生活与他倡导的平民化的巨大矛盾,终于让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是去追求“言行一致”。他是以82岁的高龄,无比执著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虽然没有完成,但他有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开始。

  细雨中,我从思考中回来,注视矮矮的坟丘。托尔斯泰还用得着墓碑,用得着墓志铭吗?对于他来说,一切一切形式都是多余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哪一部书不是一座纪念碑?他确是生活在偏僻的图拉,埋葬在图拉,但他活在全世界每个读者的心里。

  我看到过一份材料,讲托尔斯泰与诺贝尔文学奖如何失之交臂。1901年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第一年。有三部不朽巨著蜚声全球的托尔斯泰,被公认是最具实力的竞争者,但那一年,俄罗斯作家没有参与角逐,没有报名。1902年,托尔斯泰正式获得提名。他的名气也如日中天,获奖是众望所归。但瑞典科学院的评委们没有把奖授给他。原因是这些评委们认为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晚年的世界观不符合入选的标准。1903年,这个奖又授予非常敬佩托尔斯泰作品的挪威剧作家。

  托尔斯泰到底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们还真有“眼光”,他们还真明白了托尔斯泰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感到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很危险,让他们恐慌。但用他们的“眼光”评出来的书,有几部可以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比美?又有多少作品并不被评委之外的读者承认!

  我在托尔斯泰的故居里参观了他写作《战争与和平》的房间。那间房在整幢房子的最下层。室内两侧各有一个小窗户,光线很暗,有点像储藏室。他写作的桌椅还在。一个很平常的小木桌子。桌面大概只有三尺长、二尺宽。一把很平常的木椅子。真是想不到。正是坐着这把木椅,伏在这简陋的小桌子上,托尔斯泰以艺术形象提出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

  从这间朴素、简陋的工作室,到那几乎难以辨认的墓地,让我思绪连连。托尔斯泰用他的一生去追求。托尔斯泰用他的出走、他的死,告诉我们什么叫追求。

  (选自2002年11月《中华读书报》杨牧之文)

1.根据全文大意,你以为托翁晚年出走而未曾实现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尔斯泰到底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句,独立成段。试简要分析这样的作用和“到底”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说,本文结构行文颇为注意前后照应的话,那么,首段的“浮现”与末段哪个词语意义关联比较紧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前的练习中,引导作用多表示特指和直接引用。本文使用的引号是否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呢?如果有超出,请举例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托翁的三部名著,你是否有所阅读?假如读过,你获得的印象是怎样的?可否将故事梗概向未读过的同学传播传播?(字数在80字左右,此题可加分,5分为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