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
      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C.春节、清明、中秋等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谁又能否认它们是饱含我们传统
      文化的载体呢?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的进步,使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
      化的趋势正加速进行。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C.春节、清明、中秋等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谁又能否认它们是饱含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呢?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的进步,使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的趋势正加速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 题型:01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沿着民歌往回走

范晓波

①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接受不了中国民歌。这主要因为民歌大多是吟咏爱情的,而在我看来中国民歌里的爱情太土了,它们似乎只属于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我喜欢的是欧美和俄罗斯的经典爱情歌曲,以及国内的少数流行音乐。但是在我经历了一些爱情以后,在我对爱情的看法趋向本质后,我发现还是中国民歌更能感动我一些,让我发生这种变化的,正好是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

  ②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中国民歌中对恋人的称呼永远是“哥哥”或“妹妹”,不管是西北还是西南民歌均是如此;并且,歌词是也极少出现“爱”字,和爱来爱去的流行歌曲大异其趣。这大概同农耕社会爱情的含蓄与羞涩有关。对于生活在强调沟通能力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羞涩作为一种心理气质绝不是黄金。但当满大街的女孩都在大喊“……请你快点把门打开,我想和你谈恋爱!”(歌曲《叮咚》)时,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说,他恋爱时如果能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辫梢,都会激动得几乎晕倒。这就是羞涩的力量,我们现在即便彻夜逗留在情人的芳唇上都不一定会晕眩了。

③兄妹相称还凸显了爱情的另一种形态——亲情。有人说,流行歌曲和电视上的肥皂剧里之所以“爱”字泛滥,主要是由于现实中真爱以及相爱的能力的流失,越缺什么越要谈什么。这么说似乎过了点,但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泡沫爱情的流行美化了“哥”、“妹”在我心里的感觉。融入了亲情的爱情其实比所有浪漫之情都更纯粹。一个男人要背叛称自己为“甜心”的女孩也许是容易的,但要背叛那个柔柔地叫自己“哥”的人则十分困难。

④中国民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表现了地老天荒的守候。《敖包相会》、《草原之夜》、《走西口》、《赶牲灵》、《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莫不如此。那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通讯造就的纯朴,这种纯朴又造就了用一生去等一个人的神话。我以前不知道西北的爷们儿为什么要舍下心上人赶着骡马走西口,而且一去就是数度春秋;当我在一个荒芜的春天,站在延安郊外的高坡亲眼目睹了陕北只生长贫瘠苍茫的荒塬时,我懂得了民歌里面的爱情为什么会那么浓烈和坚贞。我无比热爱的一首MTV是《东方时空》推出的《赶牲灵》;无比热爱那日日独坐山坡用心捕捉骡队铃声的美丽女子;无比热爱滚烫的脸庞上那两行比一个无望的下午还漫长的热泪、针线穿过新鞋底时从指端蔓延到心尖的颤抖;无比热爱掩饰在方言里的爱的细腻与坚韧:“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哟,走你的那个路……”     

⑤我们很幸运生在了一个手机、越洋电话和网络空前普及的年代,不必在想对远方的姑娘抒情时慨叹“没有邮递员来传情”;高效交通让人跑得比心还快,一日千里,甚至一日数万里。思念的长度和浓度却因此遭到了削弱。我不能说现代科技破坏了爱情的经典性,但实事求是地说,和当下那种上午在广州说想你,下午就飞到北京见面的爱情相比,我更倾心民歌里的约会,更倾心那个站在黄昏的岔路口等了许多年仍痴心不改的西北姑娘。

  ⑥民歌所特有的大量农耕和游牧文明的意象为许多怀旧的心提供了温暖的居所:羊群、马匹、马头琴、红棉袄、蓝蓝的天……它们重现了风吹草低、月光无垠的纯美景象,那是生活的原生态,爱情的原生态。我多么羡慕那个坐在草地上陪着马头琴默默哭泣的年轻男子,那时他的马在远处月光粼粼的河湾饮水,风掀动他额前的黑发,“劈啪”作响的篝火升上夜空时映亮了一张伤情的脸。我甚至喜欢陕北风味的红棉袄,它穿在漂亮妹姝的身上,把她的脸衬得更漂亮和健康,还有一种喜洋洋暖洋洋的感觉。它不可能在都市大街上闪亮登场,却是黄土地上永久的流行色。还有“妹妹”的长辫子,它是民歌中最灵动的细节,不矫饰,不病态,在我的心理地图上,它几乎成了通往纯洁的路标。在中性化的短发风靡街头的城里,和一个留着乌黑长辫子的姑娘恋爱,成了一个具有幻想气质的理想。

⑦深入到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中国民歌,我常常有种幻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水草丰美的久远年代:那时生活简朴,但爱情如酒。我们在阳光下劳作,坐在月光与草地之间弹琴说爱,因为一个婉约的眼神脸红半天,为了等一个人,甘愿忍受一生孤独……

16.请分别概括对中国民歌作者认为“我接受不了”和“更能感动我”的原因。(4分)

                                                                                   

17.中国民歌“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分条列举。(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画线句的含义。(4分)

(1)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2分)

                                                                                  

(2)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2分)

                                                                            

19.从本文涉及的下列民歌意象中任选两种,分别说明它们所表现的中国民歌的特点。(2分)

骡马    马头琴    红棉袄    长辫子

                                                                          

20.请赏析第4自然段画线句。(4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构思巧妙,从民歌入笔,探寻了歌曲特点及其感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向往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

B.对民歌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作者欣赏经典的外国歌曲和中国民歌,批评流行的泡沫爱情歌曲。

C.文章所描写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歌曲,反映了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

D.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愿望。

E.文章以“沿着民歌往回走”为题,表现的文章主旨是:歌曲应回归原生态的本土民歌,爱情应回归原生态的纯真爱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沿着民歌往回走

范晓波

①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接受不了中国民歌。这主要因为民歌大多是吟咏爱情的,而在我看来中国民歌里的爱情太土了,它们似乎只属于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我喜欢的是欧美和俄罗斯的经典爱情歌曲,以及国内的少数流行音乐。但是在我经历了一些爱情以后,在我对爱情的看法趋向本质后,我发现还是中国民歌更能感动我一些,让我发生这种变化的,正好是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

  ②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中国民歌中对恋人的称呼永远是“哥哥”或“妹妹”,不管是西北还是西南民歌均是如此;并且,歌词是也极少出现“爱”字,和爱来爱去的流行歌曲大异其趣。这大概同农耕社会爱情的含蓄与羞涩有关。对于生活在强调沟通能力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羞涩作为一种心理气质绝不是黄金。但当满大街的女孩都在大喊“……请你快点把门打开,我想和你谈恋爱!”(歌曲《叮咚》)时,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说,他恋爱时如果能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辫梢,都会激动得几乎晕倒。这就是羞涩的力量,我们现在即便彻夜逗留在情人的芳唇上都不一定会晕眩了。

③兄妹相称还凸显了爱情的另一种形态——亲情。有人说,流行歌曲和电视上的肥皂剧里之所以“爱”字泛滥,主要是由于现实中真爱以及相爱的能力的流失,越缺什么越要谈什么。这么说似乎过了点,但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泡沫爱情的流行美化了“哥”、“妹”在我心里的感觉。融入了亲情的爱情其实比所有浪漫之情都更纯粹。一个男人要背叛称自己为“甜心”的女孩也许是容易的,但要背叛那个柔柔地叫自己“哥”的人则十分困难。

④中国民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表现了地老天荒的守候。《敖包相会》、《草原之夜》、《走西口》、《赶牲灵》、《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莫不如此。那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通讯造就的纯朴,这种纯朴又造就了用一生去等一个人的神话。我以前不知道西北的爷们儿为什么要舍下心上人赶着骡马走西口,而且一去就是数度春秋;当我在一个荒芜的春天,站在延安郊外的高坡亲眼目睹了陕北只生长贫瘠苍茫的荒塬时,我懂得了民歌里面的爱情为什么会那么浓烈和坚贞。我无比热爱的一首MTV是《东方时空》推出的《赶牲灵》;无比热爱那日日独坐山坡用心捕捉骡队铃声的美丽女子;无比热爱滚烫的脸庞上那两行比一个无望的下午还漫长的热泪、针线穿过新鞋底时从指端蔓延到心尖的颤抖;无比热爱掩饰在方言里的爱的细腻与坚韧:“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哟,走你的那个路……”     

⑤我们很幸运生在了一个手机、越洋电话和网络空前普及的年代,不必在想对远方的姑娘抒情时慨叹“没有邮递员来传情”;高效交通让人跑得比心还快,一日千里,甚至一日数万里。思念的长度和浓度却因此遭到了削弱。我不能说现代科技破坏了爱情的经典性,但实事求是地说,和当下那种上午在广州说想你,下午就飞到北京见面的爱情相比,我更倾心民歌里的约会,更倾心那个站在黄昏的岔路口等了许多年仍痴心不改的西北姑娘。

⑥民歌所特有的大量农耕和游牧文明的意象为许多怀旧的心提供了温暖的居所:羊群、马匹、马头琴、红棉袄、蓝蓝的天……它们重现了风吹草低、月光无垠的纯美景象,那是生活的原生态,爱情的原生态。我多么羡慕那个坐在草地上陪着马头琴默默哭泣的年轻男子,那时他的马在远处月光粼粼的河湾饮水,风掀动他额前的黑发,“劈啪”作响的篝火升上夜空时映亮了一张伤情的脸。我甚至喜欢陕北风味的红棉袄,它穿在漂亮妹姝的身上,把她的脸衬得更漂亮和健康,还有一种喜洋洋暖洋洋的感觉。它不可能在都市大街上闪亮登场,却是黄土地上永久的流行色。还有“妹妹”的长辫子,它是民歌中最灵动的细节,不矫饰,不病态,在我的心理地图上,它几乎成了通往纯洁的路标。在中性化的短发风靡街头的城里,和一个留着乌黑长辫子的姑娘恋爱,成了一个具有幻想气质的理想。

⑦深入到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中国民歌,我常常有种幻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水草丰美的久远年代:那时生活简朴,但爱情如酒。我们在阳光下劳作,坐在月光与草地之间弹琴说爱,因为一个婉约的眼神脸红半天,为了等一个人,甘愿忍受一生孤独……

9.请分别概括对中国民歌作者认为“我接受不了”和“更能感动我”的原因。(4分)

                                                                              

10.中国民歌“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分条列举。(3分)

                                                                              

11.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画线句的含义。(4分)

(1)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2分)

                                                                             

(2)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2分)

                                                                             

12.从本文涉及的下列民歌意象中任选两种,分别说明它们所表现的中国民歌的特点。(2分)

骡马    马头琴    红棉袄    长辫子

                                                                       

13.请赏析第4自然段画线句。(4分)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构思巧妙,从民歌入笔,探寻了歌曲特点及其感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向往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

B.对民歌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作者欣赏经典的外国歌曲和中国民歌,批评流行的泡沫爱情歌曲。

C.文章所描写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歌曲,反映了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

D.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愿望。

E.文章以“沿着民歌往回走”为题,表现的文章主旨是:歌曲应回归原生态的本土民歌,爱情应回归原生态的纯真爱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天津市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沿着民歌往回走

范晓波

①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接受不了中国民歌。这主要因为民歌大多是吟咏爱情的,而在我看来中国民歌里的爱情太土了,它们似乎只属于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我喜欢的是欧美和俄罗斯的经典爱情歌曲,以及国内的少数流行音乐。但是在我经历了一些爱情以后,在我对爱情的看法趋向本质后,我发现还是中国民歌更能感动我一些,让我发生这种变化的,正好是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

  ②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中国民歌中对恋人的称呼永远是“哥哥”或“妹妹”,不管是西北还是西南民歌均是如此;并且,歌词是也极少出现“爱”字,和爱来爱去的流行歌曲大异其趣。这大概同农耕社会爱情的含蓄与羞涩有关。对于生活在强调沟通能力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羞涩作为一种心理气质绝不是黄金。但当满大街的女孩都在大喊“……请你快点把门打开,我想和你谈恋爱!”(歌曲《叮咚》)时,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说,他恋爱时如果能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辫梢,都会激动得几乎晕倒。这就是羞涩的力量,我们现在即便彻夜逗留在情人的芳唇上都不一定会晕眩了。

③兄妹相称还凸显了爱情的另一种形态——亲情。有人说,流行歌曲和电视上的肥皂剧里之所以“爱”字泛滥,主要是由于现实中真爱以及相爱的能力的流失,越缺什么越要谈什么。这么说似乎过了点,但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泡沫爱情的流行美化了“哥”、“妹”在我心里的感觉。融入了亲情的爱情其实比所有浪漫之情都更纯粹。一个男人要背叛称自己为“甜心”的女孩也许是容易的,但要背叛那个柔柔地叫自己“哥”的人则十分困难。

④中国民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表现了地老天荒的守候。《敖包相会》、《草原之夜》、《走西口》、《赶牲灵》、《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莫不如此。那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通讯造就的纯朴,这种纯朴又造就了用一生去等一个人的神话。我以前不知道西北的爷们儿为什么要舍下心上人赶着骡马走西口,而且一去就是数度春秋;当我在一个荒芜的春天,站在延安郊外的高坡亲眼目睹了陕北只生长贫瘠苍茫的荒塬时,我懂得了民歌里面的爱情为什么会那么浓烈和坚贞。我无比热爱的一首MTV是《东方时空》推出的《赶牲灵》;无比热爱那日日独坐山坡用心捕捉骡队铃声的美丽女子;无比热爱滚烫的脸庞上那两行比一个无望的下午还漫长的热泪、针线穿过新鞋底时从指端蔓延到心尖的颤抖;无比热爱掩饰在方言里的爱的细腻与坚韧: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哟,走你的那个路……”     

⑤我们很幸运生在了一个手机、越洋电话和网络空前普及的年代,不必在想对远方的姑娘抒情时慨叹“没有邮递员来传情”;高效交通让人跑得比心还快,一日千里,甚至一日数万里。思念的长度和浓度却因此遭到了削弱。我不能说现代科技破坏了爱情的经典性,但实事求是地说,和当下那种上午在广州说想你,下午就飞到北京见面的爱情相比,我更倾心民歌里的约会,更倾心那个站在黄昏的岔路口等了许多年仍痴心不改的西北姑娘。

⑥民歌所特有的大量农耕和游牧文明的意象为许多怀旧的心提供了温暖的居所:羊群、马匹、马头琴、红棉袄、蓝蓝的天……它们重现了风吹草低、月光无垠的纯美景象,那是生活的原生态,爱情的原生态。我多么羡慕那个坐在草地上陪着马头琴默默哭泣的年轻男子,那时他的马在远处月光粼粼的河湾饮水,风掀动他额前的黑发,“劈啪”作响的篝火升上夜空时映亮了一张伤情的脸。我甚至喜欢陕北风味的红棉袄,它穿在漂亮妹姝的身上,把她的脸衬得更漂亮和健康,还有一种喜洋洋暖洋洋的感觉。它不可能在都市大街上闪亮登场,却是黄土地上永久的流行色。还有“妹妹”的长辫子,它是民歌中最灵动的细节,不矫饰,不病态,在我的心理地图上,它几乎成了通往纯洁的路标。在中性化的短发风靡街头的城里,和一个留着乌黑长辫子的姑娘恋爱,成了一个具有幻想气质的理想。

⑦深入到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中国民歌,我常常有种幻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水草丰美的久远年代:那时生活简朴,但爱情如酒。我们在阳光下劳作,坐在月光与草地之间弹琴说爱,因为一个婉约的眼神脸红半天,为了等一个人,甘愿忍受一生孤独……

1.请分别概括对中国民歌作者认为“我接受不了”和“更能感动我”的原因。(4分)

                                                                             

2.中国民歌“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分条列举。(3分)

                                                                             

3.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画线句的含义。(4分)

(1)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2分)

                                                                             

(2)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2分)

                                                                            

4.从本文涉及的下列民歌意象中任选两种,分别说明它们所表现的中国民歌的特点。(2分)

骡马    马头琴    红棉袄    长辫子

                                                                       

5.请赏析第4自然段画线句。(4分)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构思巧妙,从民歌入笔,探寻了歌曲特点及其感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向往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

B.对民歌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作者欣赏经典的外国歌曲和中国民歌,批评流行的泡沫爱情歌曲。

C.文章所描写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歌曲,反映了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

D.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愿望。

E.文章以“沿着民歌往回走”为题,表现的文章主旨是:歌曲应回归原生态的本土民歌,爱情应回归原生态的纯真爱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沿着民歌往回走
范晓波
①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接受不了中国民歌。这主要因为民歌大多是吟咏爱情的,而在我看来中国民歌里的爱情太土了,它们似乎只属于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我喜欢的是欧美和俄罗斯的经典爱情歌曲,以及国内的少数流行音乐。但是在我经历了一些爱情以后,在我对爱情的看法趋向本质后,我发现还是中国民歌更能感动我一些,让我发生这种变化的,正好是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
  ②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中国民歌中对恋人的称呼永远是“哥哥”或“妹妹”,不管是西北还是西南民歌均是如此;并且,歌词是也极少出现“爱”字,和爱来爱去的流行歌曲大异其趣。这大概同农耕社会爱情的含蓄与羞涩有关。对于生活在强调沟通能力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羞涩作为一种心理气质绝不是黄金。但当满大街的女孩都在大喊“……请你快点把门打开,我想和你谈恋爱!”(歌曲《叮咚》)时,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说,他恋爱时如果能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辫梢,都会激动得几乎晕倒。这就是羞涩的力量,我们现在即便彻夜逗留在情人的芳唇上都不一定会晕眩了。
③兄妹相称还凸显了爱情的另一种形态——亲情。有人说,流行歌曲和电视上的肥皂剧里之所以“爱”字泛滥,主要是由于现实中真爱以及相爱的能力的流失,越缺什么越要谈什么。这么说似乎过了点,但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泡沫爱情的流行美化了“哥”、“妹”在我心里的感觉。融入了亲情的爱情其实比所有浪漫之情都更纯粹。一个男人要背叛称自己为“甜心”的女孩也许是容易的,但要背叛那个柔柔地叫自己“哥”的人则十分困难。
④中国民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表现了地老天荒的守候。《敖包相会》、《草原之夜》、《走西口》、《赶牲灵》、《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莫不如此。那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通讯造就的纯朴,这种纯朴又造就了用一生去等一个人的神话。我以前不知道西北的爷们儿为什么要舍下心上人赶着骡马走西口,而且一去就是数度春秋;当我在一个荒芜的春天,站在延安郊外的高坡亲眼目睹了陕北只生长贫瘠苍茫的荒塬时,我懂得了民歌里面的爱情为什么会那么浓烈和坚贞。我无比热爱的一首MTV是《东方时空》推出的《赶牲灵》;无比热爱那日日独坐山坡用心捕捉骡队铃声的美丽女子;无比热爱滚烫的脸庞上那两行比一个无望的下午还漫长的热泪、针线穿过新鞋底时从指端蔓延到心尖的颤抖;无比热爱掩饰在方言里的爱的细腻与坚韧:“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哟,走你的那个路……”     
⑤我们很幸运生在了一个手机、越洋电话和网络空前普及的年代,不必在想对远方的姑娘抒情时慨叹“没有邮递员来传情”;高效交通让人跑得比心还快,一日千里,甚至一日数万里。思念的长度和浓度却因此遭到了削弱。我不能说现代科技破坏了爱情的经典性,但实事求是地说,和当下那种上午在广州说想你,下午就飞到北京见面的爱情相比,我更倾心民歌里的约会,更倾心那个站在黄昏的岔路口等了许多年仍痴心不改的西北姑娘。
⑥民歌所特有的大量农耕和游牧文明的意象为许多怀旧的心提供了温暖的居所:羊群、马匹、马头琴、红棉袄、蓝蓝的天……它们重现了风吹草低、月光无垠的纯美景象,那是生活的原生态,爱情的原生态。我多么羡慕那个坐在草地上陪着马头琴默默哭泣的年轻男子,那时他的马在远处月光粼粼的河湾饮水,风掀动他额前的黑发,“劈啪”作响的篝火升上夜空时映亮了一张伤情的脸。我甚至喜欢陕北风味的红棉袄,它穿在漂亮妹姝的身上,把她的脸衬得更漂亮和健康,还有一种喜洋洋暖洋洋的感觉。它不可能在都市大街上闪亮登场,却是黄土地上永久的流行色。还有“妹妹”的长辫子,它是民歌中最灵动的细节,不矫饰,不病态,在我的心理地图上,它几乎成了通往纯洁的路标。在中性化的短发风靡街头的城里,和一个留着乌黑长辫子的姑娘恋爱,成了一个具有幻想气质的理想。
⑦深入到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中国民歌,我常常有种幻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水草丰美的久远年代:那时生活简朴,但爱情如酒。我们在阳光下劳作,坐在月光与草地之间弹琴说爱,因为一个婉约的眼神脸红半天,为了等一个人,甘愿忍受一生孤独……
【小题1】请分别概括对中国民歌作者认为“我接受不了”和“更能感动我”的原因。(4分)
                                                                             
【小题2】中国民歌“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分条列举。(3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画线句的含义。(4分)
(1)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2分)
                                                                             
(2)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2分)
                                                                           
【小题4】从本文涉及的下列民歌意象中任选两种,分别说明它们所表现的中国民歌的特点。(2分)
骡马   马头琴   红棉袄   长辫子
                                                                      
【小题5】请赏析第4自然段画线句。(4分)
                                                                      
【小题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构思巧妙,从民歌入笔,探寻了歌曲特点及其感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向往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
B.对民歌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作者欣赏经典的外国歌曲和中国民歌,批评流行的泡沫爱情歌曲。
C.文章所描写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歌曲,反映了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
D.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愿望。
E.文章以“沿着民歌往回走”为题,表现的文章主旨是:歌曲应回归原生态的本土民歌,爱情应回归原生态的纯真爱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沿着民歌往回走
范晓波
①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接受不了中国民歌。这主要因为民歌大多是吟咏爱情的,而在我看来中国民歌里的爱情太土了,它们似乎只属于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我喜欢的是欧美和俄罗斯的经典爱情歌曲,以及国内的少数流行音乐。但是在我经历了一些爱情以后,在我对爱情的看法趋向本质后,我发现还是中国民歌更能感动我一些,让我发生这种变化的,正好是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
  ②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中国民歌中对恋人的称呼永远是“哥哥”或“妹妹”,不管是西北还是西南民歌均是如此;并且,歌词是也极少出现“爱”字,和爱来爱去的流行歌曲大异其趣。这大概同农耕社会爱情的含蓄与羞涩有关。对于生活在强调沟通能力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羞涩作为一种心理气质绝不是黄金。但当满大街的女孩都在大喊“……请你快点把门打开,我想和你谈恋爱!”(歌曲《叮咚》)时,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说,他恋爱时如果能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辫梢,都会激动得几乎晕倒。这就是羞涩的力量,我们现在即便彻夜逗留在情人的芳唇上都不一定会晕眩了。
③兄妹相称还凸显了爱情的另一种形态——亲情。有人说,流行歌曲和电视上的肥皂剧里之所以“爱”字泛滥,主要是由于现实中真爱以及相爱的能力的流失,越缺什么越要谈什么。这么说似乎过了点,但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泡沫爱情的流行美化了“哥”、“妹”在我心里的感觉。融入了亲情的爱情其实比所有浪漫之情都更纯粹。一个男人要背叛称自己为“甜心”的女孩也许是容易的,但要背叛那个柔柔地叫自己“哥”的人则十分困难。
④中国民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表现了地老天荒的守候。《敖包相会》、《草原之夜》、《走西口》、《赶牲灵》、《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莫不如此。那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通讯造就的纯朴,这种纯朴又造就了用一生去等一个人的神话。我以前不知道西北的爷们儿为什么要舍下心上人赶着骡马走西口,而且一去就是数度春秋;当我在一个荒芜的春天,站在延安郊外的高坡亲眼目睹了陕北只生长贫瘠苍茫的荒塬时,我懂得了民歌里面的爱情为什么会那么浓烈和坚贞。我无比热爱的一首MTV是《东方时空》推出的《赶牲灵》;无比热爱那日日独坐山坡用心捕捉骡队铃声的美丽女子;无比热爱滚烫的脸庞上那两行比一个无望的下午还漫长的热泪、针线穿过新鞋底时从指端蔓延到心尖的颤抖;无比热爱掩饰在方言里的爱的细腻与坚韧:“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哟,走你的那个路……”     
⑤我们很幸运生在了一个手机、越洋电话和网络空前普及的年代,不必在想对远方的姑娘抒情时慨叹“没有邮递员来传情”;高效交通让人跑得比心还快,一日千里,甚至一日数万里。思念的长度和浓度却因此遭到了削弱。我不能说现代科技破坏了爱情的经典性,但实事求是地说,和当下那种上午在广州说想你,下午就飞到北京见面的爱情相比,我更倾心民歌里的约会,更倾心那个站在黄昏的岔路口等了许多年仍痴心不改的西北姑娘。
⑥民歌所特有的大量农耕和游牧文明的意象为许多怀旧的心提供了温暖的居所:羊群、马匹、马头琴、红棉袄、蓝蓝的天……它们重现了风吹草低、月光无垠的纯美景象,那是生活的原生态,爱情的原生态。我多么羡慕那个坐在草地上陪着马头琴默默哭泣的年轻男子,那时他的马在远处月光粼粼的河湾饮水,风掀动他额前的黑发,“劈啪”作响的篝火升上夜空时映亮了一张伤情的脸。我甚至喜欢陕北风味的红棉袄,它穿在漂亮妹姝的身上,把她的脸衬得更漂亮和健康,还有一种喜洋洋暖洋洋的感觉。它不可能在都市大街上闪亮登场,却是黄土地上永久的流行色。还有“妹妹”的长辫子,它是民歌中最灵动的细节,不矫饰,不病态,在我的心理地图上,它几乎成了通往纯洁的路标。在中性化的短发风靡街头的城里,和一个留着乌黑长辫子的姑娘恋爱,成了一个具有幻想气质的理想。
⑦深入到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中国民歌,我常常有种幻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水草丰美的久远年代:那时生活简朴,但爱情如酒。我们在阳光下劳作,坐在月光与草地之间弹琴说爱,因为一个婉约的眼神脸红半天,为了等一个人,甘愿忍受一生孤独……
小题1:请分别概括对中国民歌作者认为“我接受不了”和“更能感动我”的原因。(4分)
                                                                             
小题2:中国民歌“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分条列举。(3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画线句的含义。(4分)
(1)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2分)
                                                                             
(2)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2分)
                                                                           
小题4:从本文涉及的下列民歌意象中任选两种,分别说明它们所表现的中国民歌的特点。(2分)
骡马   马头琴   红棉袄   长辫子
                                                                      
小题5:请赏析第4自然段画线句。(4分)
                                                                      
小题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构思巧妙,从民歌入笔,探寻了歌曲特点及其感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向往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
B.对民歌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作者欣赏经典的外国歌曲和中国民歌,批评流行的泡沫爱情歌曲。
C.文章所描写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歌曲,反映了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
D.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愿望。
E.文章以“沿着民歌往回走”为题,表现的文章主旨是:歌曲应回归原生态的本土民歌,爱情应回归原生态的纯真爱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回 家(节选)

台湾  许达然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嚷着要回家。有乡思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连没老家的也要返乡间。

西方人的乡情虽也诗意,却不如中国的丰富深刻。希腊史诗《奥德塞》叙述伟大的回家旅程,但自荷马以后,西方人漂泊更远了。英国作家却斯特顿认为英诗里最美的一行是“遥远的在山那边”。有些诗人,像格雷、朋斯、丁尼生,也写过类似的诗句。一直到当代小说里,海明威的老人在鱼被吃后,想起究竟什么打败他时,他大声自答:“没有,是我走得太远了。”然而走远后,西方人并不一定像中国人感到“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这归心在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上,也在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上;无动词,因诗意已被乡思贯通了。乡思扩展了民族与历史意识。英文里的“父土”“母土”,或“家土”,我们叫“祖国”,把时间推得更远,感情拉得更近了。英文里的“生地”或“家镇”,我们叫“故乡”,把时空亲切地连在一起。中国诗人甚至把空间概念“旧家”或“故家”当作时间概念“从前”用,仿佛提到过去就想起家。

    家与孝牵住中国人,照礼不许远离。然而留在家有时更要挣扎。唐朝王建有首诗写被官吏差遣的水夫,胸被纤索擦破了,脚被石砾割裂了,曾想溜掉算了,却又觉得“父母之乡去不得”;孝思使他忍痛拉船。离家既然出于不得已,出门前就拜祖宗,保佑早回来;有的还从井里挖出一把土,在异地生病时当灵丹服,想家时当亲人抚,而识字的就写诗了。

 开始是离开后,偶尔忆起的浓甘薯香;逐渐是流浪中,时常遇见的薄人情味;后来是泥泞思路上,一踏就滑倒的激情;再后来是拥抱祖乡的意识。结束前,惨的是归不得:“我已无家,君归何里”;悲的是不得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妄的是不敢归,被江南迷住的韦庄甚至还吓别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但一般人的肠很有韧性,由于谋生、灾难、做官、放逐、当兵、亡国而离乡的,即使空肠也要回家。

    出外谋生的盼望回去团圆。只因拒绝补破网而出去,回来就不愿是补破梦。虽然无地,仍要生儿女,自己只好出去,留下怨妇望君早归,硬望成石头了。即使有地,也不够女儿耕,儿女只好出去,想出头天。同样奋斗,不同遭遇,以至有敦煌抄卷提到的富不归贫不归,再贫下去就死不归了。为生活,甚至不得不出国也已几百年了。在异邦,用筷子,怎样夹都不如家乡味;思想起,怎样卧都不像长城;捧唐诗,怎样吟都不成黄河。再不如,不像,不成也要精神上认同;然而身在国外嚷叫心爱国内,口再响亮头顶的仍是别人的天空。不愿空做烟囱冒烟,袅袅,了了,乡思却变成精神分析家艾利克生所指的自责,责备自己脱离了把自己踢出的土地,良知吵着要回去。

即使几乎什么都有,做官的也叫不如归。中国的官僚制度一向发达,为了公正防私,不准在故乡当官。当官的在外,因大家不认识反而歪哥(腐败)。他们被罚怀乡,偶尔圣贤起来学在陈国时的孔子吵着要回家。清朝来台湾当官的大多要尽快捞回家,像凤山教谕吴周祯苦吟“落落竟忘归”是例外,连少数好官像孙元衡都哼“他乡莫望远”。从前好官也被功名误,慨叹“故乡回首已千山”(陆游),但也有不全为功名的被放逐后更发愿回去服务。

到比荒野还恐怖的战场打战的士兵数着归期。不像西方个人主义的反战诗很少提起家,从前中国诗反战的一个原因是要回家,早在《诗经》里就表达得很清楚。回乡“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徂东山”归来的士兵,段段“零雨其蒙”,回到家却发现妻已改嫁了。未婚的木兰从军,听到黄河呜咽,胡骑叫嘶,就听不到父母叮咛;凯旋后天子要把官衔给伊,伊毫无兴趣,因要快回去!人民防守边疆为的不是争功名而是保乡土。唐朝征战繁多,边塞也苍凉了。听到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日日双眸滴清血”(贯休)。战士流血未死还流泪,只因要回家。

既然想家就振作回去。归途心情“百尺风中旗”(孟郊),行路更难,“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终于回到祖地,有的用胡语胡吹,乡人越听不懂,他越得意。有的乡音依旧,但未离乡的孩童不认识老头,“笑问客从何处来?”(贺之章)幸亏仍懂乡音,没被撵出去。从前吴越王钱镠回乡后,也学刘邦把酒给乡亲喝并唱歌;但歌文雅得没人听懂,他改用乡音唱山歌时,大家才欢快的合唱。回乡有的只唱唱,有的要长住。陶潜住下后,比喻自己是失群鸟飞回孤松潜起来,并不想服务乡土;他一大早出去耕种,晚上才“带月荷锄归”,穷得开心。回乡有的满怀壮志,发现早已无家了,但总坚信家是自己创造的,最好在故乡。在作者看来,中西方的乡情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先后提到钱镠和陶潜的事意在表达什么?

本文是围绕“回家”展开的,请分点概括本文的思路。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有乡思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思乡的中国人总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作者用其一管凝重的毫笔,完成了一次对“回家”、对乡愁文化的叙说。

B.文章主要讲的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乡愁。作者在文章中谈古论今,沟通中外,广征博引。纵观全文,几乎是由中外历代乡愁作品贯串而成,可称得上是一部“思乡文化史”。

C. 作者自觉地继承吸收古典文学语言,行文中有不少从文言中催化出来的极富韵味的语言,读来流利爽口有含有青苹果般的涩味,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D. 文中多处使用对偶句、排比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作者在写作时, 颇为注意词语音节的调配, 尽可能使音节在变化中显示匀称美, 增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E.质朴的文字、真实的情感,从文中隐透出来,重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他对青春时光、对家乡的绻恋,以及对社会的深刻感悟和省思,其中洋溢着理性的光彩和感性的温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