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划线字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佛(kān)

(chōng)米

(tì )

(dú)还珠
B.(bì)佑 (jīn) (sù) 穿(záo)附会
C.央(měi)(zhù)立 (chì) (chēng)目结舌
D.(jǐ)身 (hàn)联 (juàn)永 便(biàn)宜行事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3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佛(kān) (chōng)米 (tì ) (dú)还珠
B.(bì)佑 (jīn) (sù) 穿(záo)附会
C.央(měi) (zhù)立 (chì) (chēng)目结舌
D.(jǐ)身 (hàn)联 (juàn)永 便(biàn)宜行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蚌埠铁中09-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王  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①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岁知辞               属:撰写

B.同九公主第             诣:前往,到……去

C.擢右拾遗,给事中       迁:降职

D.笃志佛                 奉:信奉,尊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延上座曰                            维扈从不及,所擒

A                                     B

访风景崇阿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客有《按乐图》示维者                作书辞亲友,停笔

C                                     D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锲舍之,朽木不折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维诗、画、音律等突出才能的一组是(   )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子诗清越者,……同诣九公主第” 

③“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④悉召梨园诸公合乐,维痛悼赋诗曰…… 

⑤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             ⑥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则传记在叙述人物一生大要的同时,更着重反映人物突出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作者通过选取典型材料,突出表现了王维诗画俱能,兼通音律,笃信佛教,温和的个性中蕴含着刚强的性格特点。

B.王维在参加乡试前,听从岐王建议,让乐工将自己的诗歌作品演奏给九公主听,得到了九公主的肯定与极力推荐。后来他在开元十九年考取了状元,并官居要职。

C.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京城,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落入叛军手中。他拒绝与叛军合作,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仍被安禄山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于普施寺。

D.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有王维因为皇上爱惜其突出的才能,得以幸免。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晚年笃信佛教,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的弟弟王缙将其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并流传于世。

 

 

5.把上面文言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石门诗序
东晋 慧 远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振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况进;虽乘铖履石,并以所悦为安。即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围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及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灌,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目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
(《中国古籍全录·历代游记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虽庐山之一隅:角落B.而开况进涂:道路
C.闲邃其情耶?笃:沉重D.宇宙虽,古今一契遐:久远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表现石门优美景色的一组是(    )(3分)
① 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         ②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③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           ④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
⑤九江如带,丘阜成垤                   ⑥灵鹫邈矣,荒途日隔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介绍了石门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说明其不为人知的原因。接着记述了游历的过程,描绘了石门景色的奇丽多变,写出了眺览的乐趣。
B.文中有“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及“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的字样,由此可以得知,这次庐山之行人数众多,而且大家游山玩水,吟诗唱和。
C.文章后面两段由写景转为思考自然给人的启示。在慧远看来,自然山水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情致,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都是眼前美丽的山水赐给的禅趣。
D.本文文辞优美,句子骈偶,末段阐发佛教思想,带有晋代特有的玄学风格。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3分)
(2)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石门诗序
东晋 慧 远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振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况进;虽乘铖履石,并以所悦为安。即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围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及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灌,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目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
(《中国古籍全录·历代游记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虽庐山之一隅:角落B.而开况进涂:道路
C.闲邃其情耶?笃:沉重D.宇宙虽,古今一契遐:久远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表现石门优美景色的一组是(    )(3分)
① 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         ②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③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           ④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
⑤九江如带,丘阜成垤                   ⑥灵鹫邈矣,荒途日隔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介绍了石门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说明其不为人知的原因。接着记述了游历的过程,描绘了石门景色的奇丽多变,写出了眺览的乐趣。
B.文中有“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及“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的字样,由此可以得知,这次庐山之行人数众多,而且大家游山玩水,吟诗唱和。
C.文章后面两段由写景转为思考自然给人的启示。在慧远看来,自然山水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情致,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都是眼前美丽的山水赐给的禅趣。
D.本文文辞优美,句子骈偶,末段阐发佛教思想,带有晋代特有的玄学风格。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3分)
(2)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周武帝平齐①。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②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沦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③更相谓日:“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齐:指南北朝时的北齐。②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③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通宾客      胡乱                          B.时吐谷浑边    侵犯

C.及上太山还    祭祀                        D.恶其盛        殷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起家通经为吏部上士                     上岭南夷、越数为反乱

B.熙晓谕之                今                    者以手教相谕

C.令自归首,至一万户                        邺都,天下难理处也

D.沦州吏民恐迁易                            我辈可违乎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令狐熙政绩的一组是                                                      (    )

①寻授帅都督,转复官府都上士             ②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④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

⑤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                 ⑥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狐熙出身名门望族,为人严肃稳重。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早在周武帝时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使百姓安居,风气良好,因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针对当地“殷盛”与“多奸侠”的现象,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②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周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日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齐:指南北朝时的北齐。②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③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通宾客——妄:胡乱
B.时吐谷浑边——寇:侵犯
C.及上太山还——祠:祭祀
D.恶其盛——殷:殷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起家通经为吏部上士——上岭南夷、越数为反乱
B.熙晓谕之——今者以手教相谕
C.令自归首,至一万户——邺都,天下难理处也
D.沧州吏民恐迁易——我辈可违乎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令狐熙政绩的一组是
[     ]
①寻授帅都督,转复官府都上士 ②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④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
⑤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 ⑥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狐熙出身名门望族,为人严肃稳重。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早在周武帝时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使百姓安居,风气良好,因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针对当地“殷盛”与“多奸侠”的现象,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上 表 曰 臣 忝 寄 岭 表 四 载 于 兹 犬 马 之 年 六 十 有 一 才 轻 任 重 然 所 管 遐 旷 绥 抚 尤 难 虽 未能 顿 革 夷  风 颇 亦 渐 识 皇 化 今 年 疾 俱 侵 岂 可 犹 当 重 寄 请 解 所 任 优 诏 不 许 赐 以 医 药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新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高一语文(H版)第一学期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________________。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m!

zhu@

mi3o

B.ch4

1i

n0ng

C.m^

r(

l%ng

D.c$ng

c1n

5

2.上文第一段写荷塘,先写________、________,又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其写作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的

3.对荷叶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描摹,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样一比喻就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又如用“田田”、“层层”等叠词来状写荷叶________、________,用同种方法状写荷叶的还有________一词。这些我们都称之为叠词,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花为什么能用“明珠”、“星星”来形容?请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比喻、比拟、排比

B.比拟、比喻、夸张

C.比拟、比喻、通感

D.比喻、对偶、通感

6.补写出第二段中横线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是如何理解补写进去的这一句句子的?它与上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写景抒情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粗词的表达作用: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0.第二自然段写景,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  ]

A.满月朗照

B.斑驳月影

C.荷塘上的月色

D.月色中的荷塘

11.这两段文字中,融入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对《荷塘月色》的主旨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喜爱。

B.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不满和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D.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苦闷彷徨的心境,以及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________________。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m!

zhu@

mi3o

B.ch4

1i

n0ng

C.m^

r(

l%ng

D.c$ng

c1n

5

(2)上文第一段写荷塘,先写________、________,又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其写作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的。

(3)对荷叶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描摹,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样一比喻就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又如用“田田”、“层层”等叠词来状写荷叶________、________,用同种方法状写荷叶的还有________一词。这些我们都称之为叠词,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花为什么能用“明珠”、“星星”来形容?请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比喻、比拟、排比

B.比拟、比喻、夸张

C.比拟、比喻、通感

D.比喻、对偶、通感

(6)补写出第二段中横线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是如何理解补写进去的这一句句子的?它与上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写景抒情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粗词的表达作用: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0)第二自然段写景,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  ]

A.满月朗照

B.斑驳月影

C.荷塘上的月色

D.月色中的荷塘

(11)这两段文字中,融入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对《荷塘月色》的主旨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喜爱。

B.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不满和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D.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苦闷彷徨的心境,以及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9分)

    由《语言学概论》这门课:以及几种巴尔扎克小说的中译本,我们在进大学不久便记住了北京大学高名凯教授的大名,他在1965年年初的英年早逝,特别加深了我们对他的印象。正

是高先生谢世那年的秋天,我们有《古代汉语》课,系里通知授课教师是张世禄,据传还是高名凯的老师呢。张先生是声名显赫的音韵学家,他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古韵学》和《音韵学》著述名重一时,说来惭愧,当时我们谁都懵然无知,但是藉重“高名凯的老师”,我们这帮那个时代的“追星族”预先给了张先生一份不算轻的尊敬。

    中等身材,一袭藏青旧西服,自然没有领带领结,此外,一张瓦片样稍稍内凹的脸庞,颜面是青黑还是黄黑难以分辨.不太高耸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差不多随时可以滑落下来的深度眼镜。我们有些失望,多少有了些相仿鲁迅先生最初见到藤野先生时的感受。他把讲义放在讲台上.仿佛也是“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8 “我就是叫作张世禄的”。说的当然不是藤野先生的日本话,一口字正腔圆的浙江官话。

    几个星期下来,我们不止惊异于张先生学识的渊博,更被他废弃满堂灌讲究基本概念的分明而叹服得目瞪口呆。每次他讲得那样少,可又结结实实,夹缠不清与他无缘,同多教大学教授的矜才炫学相去更远,全是些基本之基本,可供我们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他还拎着一只敞口人造袋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住处。算来是当时难得到学生宿舍辅导的教授。他也许识不得我们班上的所有人,然而我们班上几乎人人得到过他细微而精警的教诲。我们班大半是工农子弟。就当时的风气,似固然不敢怠慢,但在学问上好像从来没有迁就过,从来不敢姑息。虽说他会不时为我们的浅陋叹息皱眉,但最终不会使我们任何同学难堪得交不了差。

    好像就在那个学期,陈望道校长邀请叶籁士和倪海曙来复旦讲学。叶倪两位都有不低的学术职务,荣誉在我们当时的趣味上是远胜于张世禄先生的,望老德高望重,简单的开场白过后,就端坐在讲台左侧的皮沙发上,叶倪都是板有风度的人物,很是令人肃然起敬。叶籁士是主讲,一开口便是“陈望老和福崇先生”。哪来的“福崇先生”听讲者在场内四处搜寻,终于发现张世禄先生在柬排座位上躬身而起,一脸的谦恭。随后是倪海曙回答问题,他在“尊敬的望老”之后,“我的老师张世禄教授”竟然说了两遍。我再次回过头去.;长世禄先生再一次从座位上躬身起来,依然一脸谦恭。我记得,我特别清晰地记得,那一刺,在将讲台上的陈望道校长的望之俨然、叶倪两位的飞扬神采同忝列末座的张先生的一脸谦恭相较之后,我发现自己长大了许多,算是第一度酸楚地体味到学术地位是怎么一回事。然而,我同时也真切领略了学界优秀传统又是怎么回事,除岸然的道德原则和学术良心之外,我实在为我们的张先生骄傲。

16.下列对史中相关信息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写张世禄先生,先从高名凯先生写起,那是一种导入,也是一种正面衬托。

  B.作者写陈望道、叶籁士和倪海曙,是为了跟“忝列末座的张先生”形成对比:用学术地位的高低差异的对比来反映那个时代对张先生的不公平,用叶倪两位对张先生尊敬来显示张先生学问的高深。

  C.文中写了张世禄先生两处“不敢怠慢”。第一处“不敢怠慢”是就学生的身份而言的,第二处“不敢怠慢”是就他的知识分子良心而言的。

  D.作者见到张世禄先生之后多少有些失望,是困为张世禄先生同多数大学教授的矜才炫学相去很远。

17.在文章的第2、3段,作者写了对张世禄先生哪几方面的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4段划线句中说“我发现自已长大了许多,算是第一度酸楚地体味到学术地位是怎么一回事。然而,我同时也真切领略了学界优秀传统又是怎么回事”。请你说说他体味到的学术地位是怎么一回事?学界的优秀传统又是怎么一回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导练必修一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豆腐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中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的人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了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然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的。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

作者为什么“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文章一开头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解释第二段中“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两句诗的含意。

(3)

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概括第一、二、三段所描绘的三幅画面。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冬天》就像一部无声电影,质朴、自然,一个个特写镜头,都流露出了深厚的思想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B.

文章比喻贴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运用纯粹的文学语言,表现了诚挚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C.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通篇文章中冬天的寒冷与内心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气氛。

D.

文章说:“外边虽然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这句话既表明了作者对台州冬天的赞美,又表明了作者对家里春天的歌颂。

E.

全文以“冬天”为线索,以“冬天里的春天”为主要内容,有力地揭示了热爱和怀念亲属好友的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