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全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 |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8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全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 | ||||||||
[ ] |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语文测试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 同步跟踪导学 语文高一(下) 配人教版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虚自分必死节 分:料想 |
B.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喻:告诉 |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造:制造 |
D.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诚: 如果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
B.他在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安庆三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虚自分必死节分:料想 |
B.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喻:告诉 |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造:制造 |
D.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诚: 如果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
B.他在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虚自分必死节分:料想 |
B.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喻:告诉 |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造:制造 |
D.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诚: 如果 |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一组是( )
①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②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③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④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 ⑤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解的一项是(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
B.他在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5分)
(2)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虚自分必死节 分:料想 |
B.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喻:告诉 |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造:制造 |
D.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诚: 如果 |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一组是( )
①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②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③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④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 ⑤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解的一项是(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
B.他在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5分)
(2)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若虚自分必死节分:料想 |
B.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喻:告诉 |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造:制造 |
D.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诚: 如果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
B.他在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王 若 虚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虚自分必死节 分:料想 |
B.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喻:告诉 |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造:制造 |
D.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诚: 如果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
B.他在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辽宁省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王 若 虚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虚自分必死节 分:料想 |
B.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喻:告诉 |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造:制造 |
D.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诚: 如果 |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一组是( )
①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②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③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④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
⑤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解的一项是(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
B.他在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5分)
(2)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5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