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或(责怪)其欲出者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帮助)之
③何可胜(道理)也哉 ④山川相(盘绕),郁乎苍苍
(将要)其破荆州 ⑥列坐其(按次序)
⑦夫人之相(交往),俯仰一世 ⑧不能(明白)之于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②④⑦⑧
D.②③⑥⑦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云南省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则或(责怪)其欲出者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帮助)之
③何可胜(道理)也哉 ④山川相(盘绕),郁乎苍苍
(将要)其破荆州 ⑥列坐其(按次序)
⑦夫人之相(交往),俯仰一世 ⑧不能(明白)之于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②④⑦⑧
D.②③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 A.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对死亡的人也不同情。殒,死亡。恤,怜悯,“怜恤”“体恤”之“恤”也为此意。)许多人还要夸大其词地同声攻击,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形容浑身受伤,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
  2. B.
    日影反照,室洞然。(才)庭中为篱,已为墙。(当初,最初)
  3. C.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句末语气词,与“何”相应,表示疑问语气。)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也”)
  4. D.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这里指“山的南面”)又非蠢蠢求钱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指人们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兄畿,咸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赠以甘旨,含谢而不受。或问其故,答曰:“病者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进啖,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

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本州辟,不就。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

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弃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众咸服焉。

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丧在殡而邻家失火,移棺绋断,火将至而灭,佥以为淳诚所感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躬亲侍养    躬:亲自

B.含课励家人   课:督促

C.豫讨苏峻功   豫:预先

D.为恶彰露    彰:明显,显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颜含“雅重行实,抑绝浮伪”的一组是

(1)本州辟,不就   (2)隐伏之奸,非圣不诛   (3)简而有恩,明而能断

(4)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  (5)惟与邓攸深交  (6)遗命素棺薄敛

A.(1)(2)(3)  B.(4)(5)(6)  C.(1)(3)(5)  D.(2)(4)(6)

3.下列对文中有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含少时以孝悌闻名乡里。其兄颜畿有病,母亲和妻子服侍的有些厌倦,颜含却放弃一切家务,辛勤服侍,十几年如一日,江南豪右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美味以表敬意。

B.颜含曾被任命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问他上任后先干什么,他回答说:“先把游民从有钱人家征召出来,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不要几年,就会户给人足,礼乐教化得以恢复。”

C.颜含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有人想巴结王导,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附和;强权人物桓温请求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他因为桓温的权位达到了极点,没有答应。

D.颜含儒雅质朴,品行敦厚,因此深受晋成帝的器重;为他办丧事期间邻居家失火,移动棺材时绳索又断了,火即将烧到棺材时就灭了,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德行感动了神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

(2)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迎至亭次,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诏书切       让:责备

B.

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C.

所犯无状,暴贤者  干:追求

D.

欲令速       朽:腐朽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

①咨谢病去    ②今君亡赵走燕

B.

疾自乞     ②匈奴之为神

C.

①其时人所贵若此 ②身客死于秦,天下笑

D.

①咨追以物之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秦王

(3)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  ]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

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

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赵咨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

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5)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望 尘 不 及 谓 主 簿 曰 赵 君 名 重 今 过 界 不 见 必 为天 下 笑

(6)

将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9分)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归还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勉强

C.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到……去

D.应侯不如文信侯专专擅大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B.乃封甘罗以为上卿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D.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3.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国“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1)臣请行之君其试臣(2)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3)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4)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5)臣不知卿所死处矣(6)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1)(3)(4)B.(2)(5)(6)C.(2)(3)(6)D.(2)(4)(5)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侯何不快之甚也?(4分)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每题3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                逐:被驱逐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 同“仇”,仇恨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为什么要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答:____                                             ___                  

(2)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注】啖:唆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德:感激
B.乃贱其以与一霍姓者直:价值
C.廷福且走,己当独罪度:估计
D.不易辞,卒死狱中竟:竟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里中始知有关廷福也今其智反不能及
B.知周必诉官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我公抱不平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岂祸及平人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夫行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霍氏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福不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
【小题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每题3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B.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逐:被驱逐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 同“仇”,仇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为什么要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小题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11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4分)
答:____                                            ___                  
(2)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辽宁省高三10月周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同贡举    知:执掌                   B.然久之自  败:失败

C.沆待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驾再往    趣:急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3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分)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