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以下课本中文言文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译文:有良好开始的人实在是很多,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大概就少了。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地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来
      暗示项王。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
      近乎谄媚。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译文:把宝鼎看做平底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
      子。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对以下课本中文言文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文:有良好开始的人实在是很多,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大概就少了。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地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来暗示项王。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译文:把宝鼎看做平底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对以下课本中文言文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译文:有良好开始的人实在是很多,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大概就少了。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地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来暗示项王。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译文:把宝鼎看做平底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徇可尚书郎”,徇不就。
帝以循体德率物,有不言之益,敦厉备至,期于不许,命皇太子亲往拜焉。循有羸疾,而恭于接对;诏断宾客,其崇遇如此。疾渐笃,表乞骸骨,上还印绶,改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帝临轩,遣使持节,加印绶。循虽口不能言,指麾左右,推去章服。车驾亲幸,执手流涕。太子亲临者三焉,往还皆拜,儒者以为荣。太兴二年卒,时年六十。帝素服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谥曰穆。将葬,帝又出临其柩,哭之尽哀,遣兼侍御史持节监护。皇太子追送近途,望船流涕。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
注:临轩: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课:考核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略:侵占
C.循少婴家难婴:缠绕,遭遇
D.及敏破破:突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命皇太子亲往拜焉于是余有叹焉
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循为丹阳内史既自以心为形役
【小题3】下列给文中加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C.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D.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小题4】皇上认为贺循“体德率物,有不言之益”,从文中看有哪些事实依据?请举例说明。(4分)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3分)
译文:                                                  
(2)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4分)
译文:                                                  
(3)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3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雅安中学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日:“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 “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颖川。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仓海君东:到东方
B.良因之怪:认为……奇怪
C.有一老父,褐,至良所衣:衣服
D.父曰:“我!”履:动词,穿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笑去因人之力敝之
B.父足受敢烦执事
C.故遂从厚,君之薄也
D.良他人言且君尝晋君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
B.老人故意把鞋甩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
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
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及课文中句子。(10分)
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5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君义甚高,能我一榻乎?假:借
B.其数而封识之。籍:登记入册
C.君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脱:倘若,如果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我不幸疾矣②妆成每秋娘妒
B.①面囊②探石穴,靡计不施
C.①其数而封识之②吏民,封府库
D.①举世混浊,清士见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C.人用是多疑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小题4】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5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横甚,来数抑之                            抑:抑制、控制

B.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听:听命

C.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亟:屡次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乏:缺乏

2.下列各项都属于王来进谏内容并被采纳的一项是(3分)

①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②帝为改敕赐之

③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         ④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

⑤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⑥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5分)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君义甚高,能我一榻乎?假:借

B.其数而封识之。籍:登记入册

C.君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脱:倘若,如果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壮烈:勇敢而有气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我不幸疾矣②妆成每秋娘妒

B.①面囊②探石穴,靡计不施

C.①其数而封识之②吏民,封府库

D.①举世混浊,清士见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C.人用是多疑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4.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5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徇可尚书郎”,徇不就。
帝以循体德率物,有不言之益,敦厉备至,期于不许,命皇太子亲往拜焉。循有羸疾,而恭于接对;诏断宾客,其崇遇如此。疾渐笃,表乞骸骨,上还印绶,改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帝临轩,遣使持节,加印绶。循虽口不能言,指麾左右,推去章服。车驾亲幸,执手流涕。太子亲临者三焉,往还皆拜,儒者以为荣。太兴二年卒,时年六十。帝素服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谥曰穆。将葬,帝又出临其柩,哭之尽哀,遣兼侍御史持节监护。皇太子追送近途,望船流涕。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
注:临轩: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课:考核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略:侵占

C.循少婴家难婴:缠绕,遭遇

D.及敏破破:突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命皇太子亲往拜焉于是余有叹焉

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循为丹阳内史既自以心为形役

3.下列给文中加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C.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D.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4.皇上认为贺循“体德率物,有不言之益”,从文中看有哪些事实依据?请举例说明。(4分)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3分)
译文:                                                  
(2)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4分)
译文:                                                  
(3)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3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含课内文言翻译,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垂涕再拜受诏                 涕:眼泪

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

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伺候

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            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3分)  (   )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4.古文翻译: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抚境内,独无惊扰。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壅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①,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连最。
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硕儒耆德,刚不护缺,清而畏知,简言易从,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鹰隼是击,豺狼自远。必能条理前弊,发挥旧章,宜承弄印之荣,式允登车之志。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节选白《旧唐书·尹思贞传》)
[注]①发生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抚境内绥:安抚。
B.奏连最课:考核。
C.不能宣王化赞:赞颂。
D.受人以廷辱士谮:诬陷。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尹思贞忠直善政的一组是(   )(3分)
①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②告三思谋逆
③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       ④托以他事,不许入朝
⑤拂衣而去,阖门待罪       ⑥贤良方正,庄色难犯
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尹思贞为官不畏豪强。晋安县豪族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治不了他,尹思贞审查后判处了他的死罪,百姓称快。
B.尹思贞坚持己见,受到责罚。皇帝下令斩杀告发武三思谋反的韦月将,尹思贞坚决反对,皇帝非常生气,结果尹思贞被判杖刑,发配岭南。
C.尹思贞善于治理,受人称赞。他处罚豪强,百姓刻石碑记录此事;他担任青州刺史,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上表推荐他。
D.尹思贞很受皇上器重。窦怀贞被处死后,皇上下诏称赞尹思贞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可以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2)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