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度(cǔn)

着(wǎn)

(yú)

而不舍(qì)
B.草(kē) (rǔ) 便宜(biàn) 老祖(tuán)
C.头(sǔn) 样(mú) (yǒu) 绔子弟(wán)
D.飞(tuān) (xǐ)(dì) 义愤填(yīng)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度(cǔn) 着(wǎn) (yú) 而不舍(qì)
B.草(kē) (rǔ) 便宜(biàn) 老祖(tuán)
C.头(sǔn) 样(mú) (yǒu) 绔子弟(wán)
D.飞(tuān) (xǐ) (dì) 义愤填(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贞观元年,进封齐国公。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瑀及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瑀曰:“兼弱攻昧,击之为善。”无忌曰: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憀.”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何如?”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高宗即位,进拜太尉。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陈:陈述。

  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投:扑向。

  C.突厥寻政衰而灭                 寻:追寻。

  D.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辍:停止。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

  ①无忌贵戚好学    ②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③彼既已弱,必不能来   

 ④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    ⑤所为如此,我心无憀  ⑥无忌密争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九年,长孙无忌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龄等人共同谋划,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在玄武门平定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叛乱。

   B.长孙无忌深受太宗的尊重与信任,时常被允许出入太宗的寝室。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长孙无忌的帮助和支持。

   C.是否对突厥作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应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这样突厥很快就会因为政治衰败而灭亡。

  D.长孙无忌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支持太宗立晋王的想法,并进一步指出晋王仁孝,百官也一定没有什么异议。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

                                                  

(2)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2分)

风雪夜归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见大门了,她觉得心里跳得很急但愿门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缭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侯,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又怎么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再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远处近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是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笼统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她很好很好。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推,“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6、划线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围绕“开门”这一中心展开情节,组成了“大门紧闭――叫谁开门――希望破灭――推门没关”的故事。

B.文中的门含有丰富的内涵,它表面上写的是生活中的门,实际上指的是人生道路上各式各样的门。

C.这篇小说所含的哲理是: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你一生中的大门就会常开,它是不会关闭的。

D.这篇小说大量运用心理描写,在心理描写中,即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写出了一些世态人情。

E.本小说运用朴素的语言,在叙述故事、阐明哲理同时,从侧面鞭挞了“中年人”之流不关心别人疾苦的思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感到国人脸上无光。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小题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是(    )(3分)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小题3】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感到国人脸上无光。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4分)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傅雷

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

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

四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八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十岁写了第一出歌剧。十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作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

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

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龄,巴哈也有六十五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还象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几座光辉的纪念碑:在这些方面,莫扎特又是独一无二的。

文艺复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作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刻划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后宫诱逃》与《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但丽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

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冶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攻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莫扎特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而寄以极大的同情;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便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象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更沉痛的口吻。可是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象个美丽的花炮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从二十五到三十一岁,六年中间他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九年之中搬了十二次家:生了六个孩子,夭殇了四个。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假如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把他清明宁静的艺术和叱咤一世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籍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自终向往的最高目标。(文章略有删节)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      )

A.在交响乐中,莫扎特融合了明朗、轻快、典雅的拉丁精神与复杂、谨严、深思、幻想的日耳曼精神,使其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B.文章作者傅雷从“独一无二”处落笔,全面评价了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透过他的抒情、典雅的笔调,我们不难体味傅雷对凄苦而乐观的莫扎特那份深沉的景仰之情。

C.莫扎特是多产的音乐家诸如巴哈、韩德尔、海顿中,创作数量最多的,而且任何一种体裁他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任何一种乐器他都有经典文献。

D.与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不同,莫扎特总是不声不响地忍受着命运的鞭挞,他的音乐使人深切的感受其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

E.莫扎特的歌剧融和了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不但创造了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还创作了《斐但丽奥》与《魔笛》两件德国歌剧杰作。

13.结合文本,概括莫扎特之所以在艺术史上的“独一无二”体现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结合文本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题目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文中曾多次写到音乐家贝多芬,文中几次写到贝多芬,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4分)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傅雷
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
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
四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八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十岁写了第一出歌剧。十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作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
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
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龄,巴哈也有六十五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还象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几座光辉的纪念碑:在这些方面,莫扎特又是独一无二的。
文艺复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作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刻划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后宫诱逃》与《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但丽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
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冶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攻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莫扎特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而寄以极大的同情;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便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象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更沉痛的口吻。可是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象个美丽的花炮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从二十五到三十一岁,六年中间他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九年之中搬了十二次家:生了六个孩子,夭殇了四个。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假如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把他清明宁静的艺术和叱咤一世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籍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自终向往的最高目标。(文章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      )

A.在交响乐中,莫扎特融合了明朗、轻快、典雅的拉丁精神与复杂、谨严、深思、幻想的日耳曼精神,使其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B.文章作者傅雷从“独一无二”处落笔,全面评价了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透过他的抒情、典雅的笔调,我们不难体味傅雷对凄苦而乐观的莫扎特那份深沉的景仰之情。
C.莫扎特是多产的音乐家诸如巴哈、韩德尔、海顿中,创作数量最多的,而且任何一种体裁他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任何一种乐器他都有经典文献。
D.与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不同,莫扎特总是不声不响地忍受着命运的鞭挞,他的音乐使人深切的感受其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
E.莫扎特的歌剧融和了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不但创造了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还创作了《斐但丽奥》与《魔笛》两件德国歌剧杰作。
【小题2】结合文本,概括莫扎特之所以在艺术史上的“独一无二”体现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结合文本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题目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文中曾多次写到音乐家贝多芬,文中几次写到贝多芬,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忆琴台(节选) 

  张继高

①早期的浪漫诗人认为心也是有弦的,是乃有乎“我的心弦颤动了”之佳句。我推想:如果人心真的有弦,最容易感动它的恐怕是琴弦了。

 ②生活在今天,可说是朝夕琴声不辍,无论中西土洋,独奏合奏,擦弦拨弦或打弦,各色各样的,通过广播电视、唱片、唱碟,火车飞机之上,餐馆酒肆之中,到处琴声纷陈,想不听都不行。也许正因为太多了,那份琴韵之美,往往也就被冲淡了。所以像李义山笔下那种坐在琴前“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善感琴仕,或是如白乐天所形容的“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听了一段琵琶就那么容易洒泪的县长,也就不多了。不过,有些如洋人所谓之seriouslistener(专重的聆听者),倒是每每懔于琴声之雅丽,深沉,跳跃,凄清之不同韵律,依然会有所感。

 ③我爱琴;自己也拉过小提琴,随年事之增长,今已变得无琴不爱。只要演奏者有水准,琴弦和心弦真如一脉相通,感人极了。

 ④小提琴可说是美神的化身,那琥珀色的琴身,两侧卷纹而微微后仰的琴头,黑色的指板和四支弦柱,连两个f字形的声孔,悠然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有如天造地设,可说完美无瑕,真是“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它看起来充满质感,拿起来却很轻盈。等到用那支约两尺长,上挂着两百条马尾的Tourte琴弓一拉,其声音之富丽与多变,凄凉与温暖,哭泣与狂喜,都在指顾之间一泻千里。在乐器世界里,像小提琴这样撩人的乐器,太难得了。

  ⑤小提琴的音乐也是无所不包的,它是一件独奏乐器,有数不清的、曼妙的奏鸣曲。近年来我特别爱听一首舒伯特的A大调(作品一六二),好像比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更为亲和温婉。此外,它自己也能巍然自立,不需要钢琴伴奏而听来表情更细腻的独奏乐曲,此中巴赫的《夏康舞曲》(Chaconne)、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狂想曲、易沙意和威尼奥斯基的小品,都是精华所在。这些大师们充满巧思地把小提琴的音色范围扩大,除了用弓拉以外,还可以用手拨,早年海飞兹在安可时,常常奏那首PizzicatoPolka(拨弦《波尔卡舞曲》),昂扬跳跃,是小提琴的另一表情,可惜如诗人刘长卿所感喟过的“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如果能够细心听,在许多管弦乐大曲中,偶然也有一两句神来之笔的拨弦乐句,如在芭蕾舞乐雪儿薇亚的一段,就很神采飞扬的。拨弦之外,跳弓(staccato)也很撩人,艾塞·史特恩的那一小段Hora Staccato(霍拉断奏曲)虽然一两分钟,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⑥我生也晚,最遗憾是没能赶上听克莱斯勒。读许多描述他的书文,再细心聆赏他的唱片,总觉得他是用小提琴写诗的人。他演奏时,斯文淡定,从容潇洒,哪里像今天年轻一代的高手,如帕尔曼、朱克曼那样的耸身摇头,激烈张狂?记得有一年在伦敦听郑京和,走出台来,完全一派东方少女的仪表,但一举琴挥弓,登时剑拔弩张,表情昂扬。第三乐章奏完,她的长发已有部分甩到脸上,拂盖了一半她那一双剑眉下的丹凤眼,可说灵秀尽失。我猜想,两百年前,帕格尼尼、克罗采、魏奥地、柯莱里等大师在演奏时,其动作一定没有这么夸张,不然皇后、大主教们会嫌他们粗鲁无文的。吴大猷

 先生十多年前曾在《传记文学》上写过一篇他听克莱斯勒的回忆,真令人神往不已。这位大师不仅在演奏方面有诗人的高贵气质,偶成的小品,如《爱的忧郁》、《中国花鼓》,委曲婉转,百听不厌,无不令人有生死相许之感。

 ⑦我虽没赶上听克莱斯勒,但有幸在二十余年前听过一次艾尔曼,惜乎他登台时已呈龙钟,每曲奏完,由伴奏扶他下去,那时,他的弓已举不高,自然那驰名乐坛的艾尔曼音(ElmanTone),也就大打折扣了,但表情依然堂皇雍容,有大匠风。如今他的墓木已拱,不知他当年用的那一具“姚钦·史特拉地桦里”名琴,如今流落何方?                (节选自《忆琴台》)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本文以“忆琴台”为题,写自己对琴声的钟爱,但却从“早期的浪漫诗人认为心也是有弦的”落笔,这样写的目的是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

B.当今世界,到处琴声纷陈,但雅丽、深沉、跳跃、凄清等不同的琴韵之美,却被冲淡了,善感琴仕也不多了。

C. 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描写小提琴,既表现了对这种乐器的喜爱之情,在结构上也起到了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

D. 第⑦段作者写自己二十余年前听艾尔曼演奏的感受,目的是用艾尔曼反衬克莱斯勒,表现出自己没能赶上听克莱斯勒的遗憾。

E.文章由物及人,由实入虚,层层深入,写出了作者对小提琴艺术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该艺术现今境况的思考。

14.文章第⑤段划线的句子“是小提琴的另一表情”,小提琴的“表情”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另一表情”?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文章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克莱斯勒等大师以及“今天年轻一代的高手”怎样的褒贬?你赞同作者的评价吗?请简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忆琴台(节选) 

  张继高

①早期的浪漫诗人认为心也是有弦的,是乃有乎“我的心弦颤动了”之佳句。我推想:如果人心真的有弦,最容易感动它的恐怕是琴弦了。

②生活在今天,可说是朝夕琴声不辍,无论中西土洋,独奏合奏,擦弦拨弦或打弦,各色各样的,通过广播电视、唱片、唱碟,火车飞机之上,餐馆酒肆之中,到处琴声纷陈,想不听都不行。也许正因为太多了,那份琴韵之美,往往也就被冲淡了。所以像李义山笔下那种坐在琴前“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善感琴仕,或是如白乐天所形容的“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听了一段琵琶就那么容易洒泪的县长,也就不多了。不过,有些如洋人所谓之seriouslistener(专重的聆听者),倒是每每懔于琴声之雅丽,深沉,跳跃,凄清之不同韵律,依然会有所感。

 ③我爱琴;自己也拉过小提琴,随年事之增长,今已变得无琴不爱。只要演奏者有水准,琴弦和心弦真如一脉相通,感人极了。

 ④小提琴可说是美神的化身,那琥珀色的琴身,两侧卷纹而微微后仰的琴头,黑色的指板和四支弦柱,连两个f字形的声孔,悠然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有如天造地设,可说完美无瑕,真是“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它看起来充满质感,拿起来却很轻盈。等到用那支约两尺长,上挂着两百条马尾的Tourte琴弓一拉,其声音之富丽与多变,凄凉与温暖,哭泣与狂喜,都在指顾之间一泻千里。在乐器世界里,像小提琴这样撩人的乐器,太难得了。

 ⑤小提琴的音乐也是无所不包的,它是一件独奏乐器,有数不清的、曼妙的奏鸣曲。近年来我特别爱听一首舒伯特的A大调(作品一六二),好像比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更为亲和温婉。此外,它自己也能巍然自立,不需要钢琴伴奏而听来表情更细腻的独奏乐曲,此中巴赫的《夏康舞曲》(Chaconne)、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狂想曲、易沙意和威尼奥斯基的小品,都是精华所在。这些大师们充满巧思地把小提琴的音色范围扩大,除了用弓拉以外,还可以用手拨,早年海飞兹在安可时,常常奏那首PizzicatoPolka(拨弦《波尔卡舞曲》),昂扬跳跃,是小提琴的另一表情,可惜如诗人刘长卿所感喟过的“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如果能够细心听,在许多管弦乐大曲中,偶然也有一两句神来之笔的拨弦乐句,如在芭蕾舞乐雪儿薇亚的一段,就很神采飞扬的。拨弦之外,跳弓(staccato)也很撩人,艾塞·史特恩的那一小段Hora Staccato(霍拉断奏曲)虽然一两分钟,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⑥我生也晚,最遗憾是没能赶上听克莱斯勒。读许多描述他的书文,再细心聆赏他的唱片,总觉得他是用小提琴写诗的人。他演奏时,斯文淡定,从容潇洒,哪里像今天年轻一代的高手,如帕尔曼、朱克曼那样的耸身摇头,激烈张狂?记得有一年在伦敦听郑京和,走出台来,完全一派东方少女的仪表,但一举琴挥弓,登时剑拔弩张,表情昂扬。第三乐章奏完,她的长发已有部分甩到脸上,拂盖了一半她那一双剑眉下的丹凤眼,可说灵秀尽失。我猜想,两百年前,帕格尼尼、克罗采、魏奥地、柯莱里等大师在演奏时,其动作一定没有这么夸张,不然皇后、大主教们会嫌他们粗鲁无文的。吴大猷

 先生十多年前曾在《传记文学》上写过一篇他听克莱斯勒的回忆,真令人神往不已。这位大师不仅在演奏方面有诗人的高贵气质,偶成的小品,如《爱的忧郁》、《中国花鼓》,委曲婉转,百听不厌,无不令人有生死相许之感。

 ⑦我虽没赶上听克莱斯勒,但有幸在二十余年前听过一次艾尔曼,惜乎他登台时已呈龙钟,每曲奏完,由伴奏扶他下去,那时,他的弓已举不高,自然那驰名乐坛的艾尔曼音(ElmanTone),也就大打折扣了,但表情依然堂皇雍容,有大匠风。如今他的墓木已拱,不知他当年用的那一具“姚钦·史特拉地桦里”名琴,如今流落何方?                (节选自《忆琴台》)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本文以“忆琴台”为题,写自己对琴声的钟爱,但却从“早期的浪漫诗人认为心也是有弦的”落笔,这样写的目的是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

B.当今世界,到处琴声纷陈,但雅丽、深沉、跳跃、凄清等不同的琴韵之美,却被冲淡了,善感琴仕也不多了。

C. 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描写小提琴,既表现了对这种乐器的喜爱之情,在结构上也起到了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

D. 第⑦段作者写自己二十余年前听艾尔曼演奏的感受,目的是用艾尔曼反衬克莱斯勒,表现出自己没能赶上听克莱斯勒的遗憾。

E.文章由物及人,由实入虚,层层深入,写出了作者对小提琴艺术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该艺术现今境况的思考。

14.文章第⑤段划线的句子“是小提琴的另一表情”,小提琴的“表情”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另一表情”?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文章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克莱斯勒等大师以及“今天年轻一代的高手”怎样的褒贬?你赞同作者的评价吗?请简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四次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yú,抬)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以谓平定僭乱       僭: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         临:面临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5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游褒禅山记》)(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