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在下边这段文字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总结事物发展规律,( )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应记载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 )使人们获得新的知识。这篇研究社会改革的论文做到了这一点,( )中心论点很有创见,( )在各个分论点中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例如:“择优汰劣的原则是不可抗拒的,( ) 它是自然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则。”

A.何况 并且 尽管 还 虽然
B.因此 并且 尽管 还 因为
C.何况 从而 不仅 而且 虽然
D.因此 从而 不仅 而且 因为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6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在下边这段文字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总结事物发展规律,( )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应记载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 )使人们获得新的知识。这篇研究社会改革的论文做到了这一点,( )中心论点很有创见,( )在各个分论点中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例如:“择优汰劣的原则是不可抗拒的,( ) 它是自然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则。”
A.何况 并且 尽管 还 虽然
B.因此 并且 尽管 还 因为
C.何况 从而 不仅 而且 虽然
D.因此 从而 不仅 而且 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试题。(25分)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维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颗,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脉脉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衣着华丽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么精美的钻石,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

“这颗钻石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 “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喽。”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到底多少钱?”

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

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了一声,大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怎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 本德尔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了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现在,本德尔不仅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还加了四万马克。他知道,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难道他发现了……

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颗钻石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高兴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几个月过去了,被派出去的人当中终于有一个人从缅甸打来了电话,说他在仰光发现了一颗符合要求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

当本德尔用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欢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

专家仔细地察看了钻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一步跨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您好,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新地址……”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以一颗有瑕疵的钻石作为叙事线索,塑造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本德尔第一次交易时的兴奋、紧张,就是通过报价时的语气变化表现出来的。

C.本德尔把有瑕疵的钻石,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展现了一个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

D.“那就太遗憾了。”,这看似卡尔·舒尔曼在为不能再买到一颗相同的钻石而惋惜,其实是为了引诱本德尔上当,行骗手法极其老练。

E.这篇小说语言平实,描写了珠宝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两次交易钻石的经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极富戏剧性。

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的写作意图。(6分)

3.珠宝商本德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本德尔,有人认为是舒尔曼,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试题。(25分)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维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颗,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脉脉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衣着华丽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么精美的钻石,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
“这颗钻石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 “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喽。”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到底多少钱?”
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
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了一声,大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怎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 本德尔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了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现在,本德尔不仅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还加了四万马克。他知道,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难道他发现了……
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颗钻石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高兴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几个月过去了,被派出去的人当中终于有一个人从缅甸打来了电话,说他在仰光发现了一颗符合要求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
当本德尔用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欢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
专家仔细地察看了钻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一步跨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您好,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新地址……”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以一颗有瑕疵的钻石作为叙事线索,塑造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本德尔第一次交易时的兴奋、紧张,就是通过报价时的语气变化表现出来的。
C.本德尔把有瑕疵的钻石,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展现了一个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
D.“那就太遗憾了。”,这看似卡尔·舒尔曼在为不能再买到一颗相同的钻石而惋惜,其实是为了引诱本德尔上当,行骗手法极其老练。
E.这篇小说语言平实,描写了珠宝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两次交易钻石的经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极富戏剧性。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的写作意图。(6分)
【小题3】珠宝商本德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本德尔,有人认为是舒尔曼,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试题。(25分)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维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颗,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脉脉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衣着华丽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么精美的钻石,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
“这颗钻石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 “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喽。”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到底多少钱?”
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
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了一声,大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怎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 本德尔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了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现在,本德尔不仅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还加了四万马克。他知道,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难道他发现了……
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颗钻石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高兴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几个月过去了,被派出去的人当中终于有一个人从缅甸打来了电话,说他在仰光发现了一颗符合要求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
当本德尔用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欢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
专家仔细地察看了钻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一步跨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您好,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新地址……”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以一颗有瑕疵的钻石作为叙事线索,塑造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本德尔第一次交易时的兴奋、紧张,就是通过报价时的语气变化表现出来的。
C.本德尔把有瑕疵的钻石,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展现了一个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
D.“那就太遗憾了。”,这看似卡尔·舒尔曼在为不能再买到一颗相同的钻石而惋惜,其实是为了引诱本德尔上当,行骗手法极其老练。
E.这篇小说语言平实,描写了珠宝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两次交易钻石的经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极富戏剧性。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的写作意图。(6分)
小题3:珠宝商本德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本德尔,有人认为是舒尔曼,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马 君 武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B.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D.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意味着,马君武已经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了。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小题2】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6分)
【小题3】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期调研考试(一)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马君武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B.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D.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意味着,马君武已经与先前勇武之气有所不同,显得温情脉脉了。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小题2】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栏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小题3】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6分)
【小题4】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河北省高二上期调研考试(一)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马君武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B.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D.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意味着,马君武已经与先前勇武之气有所不同,显得温情脉脉了。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2.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栏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3.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6分)

4.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马 君 武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 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1940年,马君武逝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 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件事——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B. 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 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D. 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意味着,马君武已经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了。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2.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6分)

3.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