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 火势蔓延 轻歌慢舞 漫无边际 B.苍海桑田 苍茫大地 满目疮痍 天下苍生 C.百舸争流 苛政如虎 道路坎坷 沉疴痼疾 D.鱼翔浅底 材料翔实 吉详如意 周密详尽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
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
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
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火势蔓延 漫无边际
B.苛政如虎 百舸争流 道路坎坷 沉疴痼疾
C.苍茫大地 苍海桑田 天下苍生 满目疮痍
D.鱼翔浅底 安祥自在 材料翔实 吉祥如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南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变换 打鱼船 漫江碧透 提要钩玄 胆战心惊
桀鹜 三春辉 剑拔弩张 明辨是非 启承转合
沧桑 计时器 嘉言义行 星辉斑斓 诛连九族
眼眶 摇控板 白浪涛天 图穷匕见 阴谋秘计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漫江碧透漫延谩骂轻歌慢舞 |
B.百舸争流苛刻荆轲沉柯痼疾 |
C.浮藻躁动聒燥名噪一时 |
D.瓦菲悱恻绯红流言蜚语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七月荷话
文 瑞
①荷,在墨池边、宣纸上生长,在文人墨客的心田绽放。荷,是一种意象、一个隐喻——荷抑或莲,佛家尊为圣物,是美好与神圣的象征。
②据传,周敦颐在南安府做官时,公务之余,喜欢独往大山深处的丫山古寺,去与寺中方丈探讨佛学道理、讨论天下大事,然后,他还要独对寺中那一池青莲,思索人生。久而久之,竟然悟出了许多凡人所不能体察到的道理,后来他写出了寥寥129字却光照千秋的《爱莲说》。周敦颐爱莲如痴,在他后来的为官岁月里,处处都弥散着莲的韵味。他在虔州任通判时,自称莲溪先生,在梅林植梅种莲,在罗田岩植柏种莲……世事纷繁,做人很难纯粹,也很难脱俗。于是,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就更加让人觉得难能可贵。
③荷与莲常常被人用混。如古人有的轻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捧读《辞海》,方知莲为荷的别称,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因此,荷与莲用混了不要紧,两个字眼,一样意义。民间有一种说法,远古时中原辽阔,文化隔绝,这种“根茎细瘦如指,向下生须根膨胀成藕,向上抽长圆叶并生出花蕊,夏天开淡红或白色花,花谢后留下蓬子”的植物,有的地方称荷,有的地方称莲,直到中原文化汇合后,觉得荷、莲都有其存在意义,便荷、莲并用了。此外, “荷”谐音“合”、“和”,和美、和谐、祥和……可以联想到的尽是美好之词,岂能不钟爱之?
④荷是地道的中国原产物,如同粽子诞生于中国一样。粽与莲都是很有文化意义的东西。记得孔仲平的《观舞》诗:“云髻应节低,莲步随歌转。”莲步,美女的脚步,当然,也指古时女人的三寸金莲。莲步轻移,人面桃花,杏眼流转……莲一旦拟人化,竟是如此栩栩如生,令读者眼前一亮,仿佛一个绝色女子飘然而至。
⑤荷最早的功能是实用的,用来裹物和食用。硕大的荷叶,是古代最好的包裹材料,包熟牛肉、包碎银、裹玉兰花、裹米糕……以后遂有了荷包之说,有了以锦缎、皮革代替荷叶之演变。锦缎做成的荷包,往往是长大成人的女儿家送给中意的青年男子的定情物,里面置了些香花,泛出芬芳,诱男人坠入爱情之河;皮革做成的荷包,则成了今天大众化的钱包,贮存着人类的财富与虚荣。如今,赣粤闽等地的客家人依然把荷及荷包的最原始意义保存下来,比如大余新城镇用荷杆做成的酸菜,成了风味极佳的客家小吃;南康的荷包肉,取硕大的荷叶裹上拌好佐料的猪肉,放在灶上猛蒸一天一夜,便成了散着荷香、肉香的一道客家名菜。
⑥在赣南,荷花最盛的地方是石城。石城,本是山石峥嵘之地,往往给人以穷乡僻壤之错觉,天工造物,它却是得天独厚的荷的乐园!在无数的大山皱褶之间,在大片的田畴之上,乃至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种满了荷,莲叶田田泛绿,荷花亭亭玉立,开满乡野阡陌,山石累累的石城竟被一地荷花柔化得诗意荡漾。风月无边的莲,承载着客家人对中原文明的苦苦追寻,也点缀得这块“石耸如城”的客家乡村宛如芳菲世界。这里的莲叶长得异常青绿,荷花开得异常洁白,没有一丝俗气,没有一点浮躁,只有一种顽强与韧性在我们的眼中弥漫
⑦看来,周敦颐的思考是对的。莲,最终还是属于哲学的。
(选自《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笔下吟咏的荷,作为一个普遍认知的文化意象,被赋予了更博大、更厚重的阐释:莲,带着一种顽强与韧性,承载着客家人对中原文明的苦苦追寻。
B.文中的荷,既是与世隔绝的清高文人或隐士的代称,又是荷香、肉香、人情味融为一体的意象,亲切地浸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赣南风味。
C.作者先写了荷的审美情趣,如引周敦颐的《爱莲说》,“莲步”一词解析,“荷”字谐音说明等;后写了荷的实用功能,如用荷叶包裹物品等,作者意在突出前者。
D.作者通过此文强化了个人情感,淡化了文化品位与地域特色,进而充分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质朴典雅的审美情趣。
E.该文语言清新典雅,援引的诗句将荷的古典美点染、逸散,看似随意,实为倾心演绎的客家风情,让文章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
2.为什么说“周敦颐的思考是对的,莲,最终还是属于哲学的”?
3.品读第⑥自然段,探究赣南荷花与客家人在品质上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8年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
邂逅黄姚
王 惟
①邂逅黄姚,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
②藏于深山之中的黄姚古镇。陆路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因此,水,才是黄姚传奇的起点和终点。通达三江的姚水。使古镇在明清两朝成为出海通衙的商业中心.到了民国时代,随着姚江水位的下降,古镇也失去了旧日的繁华.重新与世隔绝.当姚水退去之时,时间吻别了这座古镇,悄然而去。此后的草长莺飞,年华暗换,又有谁人知晓呢?及时战争也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古镇对于战争的记忆,只是几位历史名人来去飘然的雪泥鸿爪的倩影。
③百年之后,与时间一同归来的,是异乡人的惊艳。当那些来自尘嚣的人们终于到达了神话的彼岸,他们的第一感觉早已题写在古镇一副斑驳的楹联之上――“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清明风格的岭南民居以九宫八卦阵式布局的街道,更有一方痴山醉水,重重古木参天。昔日商号云集的桂东名镇,今日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仿佛绝代明珠洗净铅华,那般的风情,是难以令人抵挡的。
④古镇的街道,全部是由黑色石板镶嵌而成的,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双足琢磨的漆亮如玉。漫步其上,仿佛漫步于岁月一声悠然的长叹。那淳厚的质感,令我甘心在这古镇的青石街上做一缕幽魂,看岁月如何无情,又是如何是无情也动人。
⑤四处弥漫的宁静是黄姚的外表,幽幽散发的文气是黄姚的内涵。传说,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问,黄姚就出过11名举人.举子们当年的书生意气、诗酒风流早已浑然内敛,如今的黄姚依然君子知玉,触手也温.这里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一块块牌匾如同一张张泛黄的古镇的名片.所谓温柔敦厚.所谓骨感峥嵘,昨日种种,尽在不言之中。
⑥黄姚依然是-悠远而恬淡的.这里的人们乐山.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仁者:这里的人们乐水,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智者,信步走去.但见逐闹嬉戏的童颜稚子。皆有三分灵气,枯坐檐下的鹤发老者,尚带}七分古风.便是柴门犬吠、舍里鸡啼,梁间黍香,但凡此间风物,皆有一段洒脱悠然的风流态度。
⑦黄埔依然是一卷尘缘未了的浮世绘.斜晖晚照中,袅袅上升的炊烟是古镇的呼吸,捶女舂米的闷响是古镇的脉搏,而阡陌闾巷间的生息哥哭,是古镇的灵魂。青石街上的木门常常是厚重而细节丰盈的,推开来“咯吱”一声,仿佛苍凉的记忆有沉睡中醒来,慵懒的打个哈欠,迈进去便有一脚踏空的眩晕,如同穿越时光的隧道,恍然若失而不知今昔何年。
⑧黄姚依然是时间的迷宫当你凝望那琉璃彩瓦,画栋雕梁,仿佛你凝望的是历史,其实你凝望的是时尚,五百年前的时尚;当你走过一条条静谧深幽的青石老街,仿佛你穿越的是寂寞,其实你穿越的是繁华,康乾盛世的繁华;当你抚摸那褪色的门槛,模糊的雕像,仿佛你感受的是粗朴,其实你感受的是精致,是流年镌刻,风描雨绘的精致。
⑨这就是黄姚,千年一梦的黄姚,多少异乡人远道而来,只为了见证今时的雨滴敲打万历年的窗棱,职位猜测古祠深宅背后所隐藏的几许红尘无奈,只为聆听那一江碧水缓缓讲述黄姚古镇的前世今生。
18.理解文句中的词语(4分)
(1)第①段中“美丽的错误”具体指什么?(2分)
答:
(2)第②段中“起点”和“终点”,各指的是什么?(2分)
答:起点:
终点:
19.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
20.第⑧段用“历史”与“时尚”,“寂寞”与“繁华”、“粗朴”与“精致”三组词语对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时隔百年之后.异乡人惊铯于黄姚九宫八卦阵式的街道、痴山醉水和重重参天古木,惊艳于昔日桂东名镇成了今日的世外桃源。
B.“骨感峥嵘”一指一个人的个性、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文中是说如今的黄姚仍留有昔日的文气与灵性.
C.作者邂逅黄姚,被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源深震撼,字里行间充满赞美之情,同时对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而深感惋惜.
D.人们远道而来黄姚,是为了见证者千年古镇的魅力,探测古祠深宅背后的隐私,聆听一江春水讲述古镇的前世今生。
E.文章语言优雅精致,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气韵流动,内蕴丰富,令人回味,有绕梁之韵致。
答:【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