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对通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B.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悴”,副职。
C.今日往而不者——反,通“返”,回来。
D.故患有所不也——辟,通“避”,躲避。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通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B.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悴”,副职。
C.今日往而不者——反,通“返”,回来。
D.故患有所不也——辟,通“避”,躲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4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仆自固无取卜:占卜
B.笑侮,收召后学犯:冒着
C.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D.则仆固愿悉陈所得者中:心中
【小题2】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抗颜而为师利乘便,宰割天下
B.至无雪已今其智反不能及
C.若定是非教吾子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致天下之士
D.为不敢也决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3分)
A.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或师焉,或不焉
【小题4】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3分)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小题5】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
B.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
D.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
【小题6】翻译:(9分)
(1)(3分)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3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3分)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导学大课堂必修三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

下列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越国以远  鄙:鄙视,看不起。

C.

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D.

杨孙之   戍:戍守,即守卫。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

失其所与,不知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3)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共其乏困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

对上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烛之武见秦伯,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的目的是想博得秦伯的同情。

B.

烛之武说“敢以烦执事”,显示了他大敌当前、英勇无畏的精神。

C.

烛之武说秦伯曾经给晋君恩惠,指的是“许君焦、瑕”这件事。

D.

烛之武围绕着“阙秦”“利晋”这个中心,说服秦伯,终于使秦伯“与郑人盟”,秦伯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代郑设防,撤军而去。

(5)

翻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链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从之。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①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其次于缘河树札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部议用其中策焉。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世宗好神仙。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得罪。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辩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明年,勋以罪瘐死。朝用诈伪觉,亦伏诛。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明史·列传九十七》

注:①白圭(.1419--1474),字宗玉,南宫人。明朝正统七年考取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兵部右侍郎,累官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悯:同情,怜恤

B.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培:给堤坝垒土

C.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币:金钱

D.明年,勋以罪瘐死瘐;在狱中病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B.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C.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最忠直敢为的一组是()

①不俟奏报辄返   ②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

③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   ④累迁贵州按察使,人为太仆卿

⑤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狮举者

⑥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杨最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后来被人检举,才不得不再次奉诏前往山西。

B.杨最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当时明世宗提出了上、中、下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杨最和大家都认为中策最好。

C.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杨最死后,世宗令太子监国的想法没有实行,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都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链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从之。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①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其次于缘河树札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部议用其中策焉。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世宗好神仙。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得罪。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辩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明年,勋以罪瘐死。朝用诈伪觉,亦伏诛。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明史·列传九十七》
注:①白圭(.1419--1474),字宗玉,南宫人。明朝正统七年考取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兵部右侍郎,累官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悯:同情,怜恤
B.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培:给堤坝垒土
C.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币:金钱
D.明年,勋以罪瘐死瘐;在狱中病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B.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C.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最忠直敢为的一组是()
①不俟奏报辄返  ②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
③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  ④累迁贵州按察使,人为太仆卿
⑤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狮举者
⑥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杨最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后来被人检举,才不得不再次奉诏前往山西。
B.杨最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当时明世宗提出了上、中、下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杨最和大家都认为中策最好。
C.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杨最死后,世宗令太子监国的想法没有实行,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都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 题型:048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链劾之,有诏复往。最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从之。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①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其次于缘河树札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部议用其中策焉。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世宗好神仙。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得罪。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辩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明年,勋以罪死。朝用诈伪觉,亦伏诛。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明史·列传九十七》

  注:①白圭(.1419--1474),字宗玉,南宫人。明朝正统七年考取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兵部右侍郎,累官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悯:同情,怜恤

B.

专敕大臣加修内河,旧堤为外障  培:给堤坝垒土

C.

请罢浙东贡,诏悉以银充  币:金钱

D.

明年,勋以罪死  瘐;在狱中病死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B.

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  诸君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C.

以所炼白金器百余郭勋以进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非挟太山超北海之类也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最忠直敢为的一组是

①不俟奏报辄返

②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

③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

④累迁贵州按察使,人为太仆卿

⑤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狮举者

⑥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  ]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4)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杨最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后来被人检举,才不得不再次奉诏前往山西。

B.

杨最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当时明世宗提出了上、中、下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杨最和大家都认为中策最好。

C.

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

杨最死后,世宗令太子监国的想法没有实行,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都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曹操)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评曰: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传曰“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其此之谓欤!                (陈寿《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

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至于植者,岂能兴难?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                     (鱼豢《魏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简易,不治威仪     治:讲究、注重      B.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雕励:雕饰

C.文帝(曹丕)御之以术   御 :统治           D.公车令坐死       坐死:因罪处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植既以才见异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B.文帝(曹丕)御之以术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C.于是以罪诛修           今王鼓乐于此(《庄暴见孟子》)

D.于是悔而罢之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

下列句子中,表明曹植“特见宠爱”和“植宠日衰”的原因的一组是

⑴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⑵植援笔立成,可观  

⑶性简易,不治威仪                    ⑷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⑸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⑺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⑻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

A.⑴⑵⑷/⑸⑹                     B.⑴⑷/⑸⑺⑻

C.⑵⑶⑷/⑹⑺                     D.⑶⑷/⑸⑹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原来性情平和,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失宠于曹操。

C.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D.失势之后的曹植虽内心充满怨愤,但还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多次请求曹丕会见,好让自己被赏识,受重用,但终未如愿,只得郁郁寡欢,英年早亡。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陈寿和鱼豢的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寿和鱼豢都认为曹植才华横溢,鱼豢认为曹植文章文采华美,好像有神助一般,陈寿认为曹植的文采足以流传后世,特别是在齐楚两地。

B.陈寿认为曹植的悲剧源自其不能自我克制、不懂退让以及缺少远虑的性格,这是从本质上对曹植由宠而罢悲剧因素的把握,对读者很有启发意义。

C.鱼豢认为曹植本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人,是不会发生灾难的,同时鱼豢根据自己对曹植文采的感受,推想曹操当初被他的文章感染,也是很有道理的。

D.陈寿和鱼豢都对曹植的不幸感到惋惜,但都认为曹植的悲剧除了自己的错误外,曹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陈寿说得委婉,鱼豢说得直截。

把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                                                                      

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事闻,诏加一秩。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云:“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
贼张福、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至遂宁,贼犹固于普州之茗山。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
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师于巩。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既而攻巩不克,乃已。丙卒,讣闻,辍视朝二日。
(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松夜丙议延:邀请 
B.陈曦所以反及制平贼便宜赏功状矫:假托 
C.师于巩次:驻扎 
D.贼犹固于普州之茗山负:遭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安丙忠于国家的一组是(3分)
①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 
②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
③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 
④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
⑤臣不辞老以报国 
⑥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
A.②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丙恪尽职守,体恤百姓。他在隆庆府任职时,郡中发大水,他禀告上司,打开粮仓救济;他任大安军知军,曾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 
B.安丙敢于和叛逆之人作斗争。他对宣抚使程松说,吴曦会贻误国事,后来吴曦叛国投敌,并封安丙官职,安丙机智地与吴曦周旋,最终铲除了吴曦。 
C.安丙很有威望,平定叛贼有功。叛贼张福等人作乱,官员和叛贼都认为只有安丙才能平定叛乱,朝廷起用安丙,他领兵平叛,俘虏了张福等人。 
D.安丙竭诚为国效力。边境关口遭到金国人破坏,他写信给宰相,提出自己的建议;他派兵和夏国人联合攻打金国;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两天表示哀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5分)
(2)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曹操)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评曰: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传曰“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其此之谓欤!                (陈寿《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
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至于植者,岂能兴难?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                     (鱼豢《魏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简易,不治威仪治:讲究、注重B.不自雕励,饮酒不节雕励:雕饰
C.文帝(曹丕)御之以术御:统治D.公车令坐死坐死:因罪处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植既以才见异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B.文帝(曹丕)御之以术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C.于是以罪诛修今王鼓乐于此(《庄暴见孟子》)
D.于是悔而罢之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
【小题3】下列句子中,表明曹植“特见宠爱”和“植宠日衰”的原因的一组是
⑴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⑵植援笔立成,可观  
⑶性简易,不治威仪                    ⑷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⑸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⑺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⑻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
A.⑴⑵⑷/⑸⑹B.⑴⑷/⑸⑺⑻
C.⑵⑶⑷/⑹⑺D.⑶⑷/⑸⑹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原来性情平和,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失宠于曹操。
C.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D.失势之后的曹植虽内心充满怨愤,但还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多次请求曹丕会见,好让自己被赏识,受重用,但终未如愿,只得郁郁寡欢,英年早亡。
【小题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陈寿和鱼豢的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寿和鱼豢都认为曹植才华横溢,鱼豢认为曹植文章文采华美,好像有神助一般,陈寿认为曹植的文采足以流传后世,特别是在齐楚两地。
B.陈寿认为曹植的悲剧源自其不能自我克制、不懂退让以及缺少远虑的性格,这是从本质上对曹植由宠而罢悲剧因素的把握,对读者很有启发意义。
C.鱼豢认为曹植本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人,是不会发生灾难的,同时鱼豢根据自己对曹植文采的感受,推想曹操当初被他的文章感染,也是很有道理的。
D.陈寿和鱼豢都对曹植的不幸感到惋惜,但都认为曹植的悲剧除了自己的错误外,曹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陈寿说得委婉,鱼豢说得直截。
【小题6】把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                                                                      
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