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对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1)济而设版焉 (2)且君尝为晋君
(3)与郑人       (4)而患其志行之少
(5)寡人之耳者     (6)必庙
(7)然后事夫差     (8)必礼之
(9)其有在者乎     (10)乃自强
(11)其居,美其服 (12)能刺寡人之过者

A.(1)(12)/(3)(10)/(2)(8)(9)/(4)(6)/(7)/(5)(11)
B.(1)(8)(12)/(3)(6)(10)/(2)(9)/(4)/(7)/(5)(11)
C.(1)(8)(12)/(3)(6)(10)/(2)(9)/(4)(7)/(5)(11)
D.(1)(4)/(8)(12)/(3)(6)(10)/(2)(7)(9)/(5)(11)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对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
(1)济而设版焉 (2)且君尝为晋君
(3)与郑人       (4)而患其志行之少
(5)寡人之耳者     (6)必庙
(7)然后事夫差     (8)必礼之
(9)其有在者乎     (10)乃自强
(11)其居,美其服 (12)能刺寡人之过者
A.(1)(12)/(3)(10)/(2)(8)(9)/(4)(6)/(7)/(5)(11)
B.(1)(8)(12)/(3)(6)(10)/(2)(9)/(4)/(7)/(5)(11)
C.(1)(8)(12)/(3)(6)(10)/(2)(9)/(4)(7)/(5)(11)
D.(1)(4)/(8)(12)/(3)(6)(10)/(2)(7)(9)/(5)(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毛泽东传·序曲
(美)罗斯·特里尔
  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没有周恩来的清秀,但是显得慈祥宽厚。”
  年逾82岁,毛泽东的外貌没有很大的改变。青年时看上去略有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热情的知识分子的神态,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气宇轩昂。”
  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同时眼观六路。毛从来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
  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口袋般的裤子扪虱子的粗举又会把另一来访者吓得目瞪口呆。脸部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嘴唇,高隆的鼻子,稚童般的圆圆的下巴。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他步履蹒跚。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三十年代曾试图让毛唱歌跳舞——与她轻易地跟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的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的一位流放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扳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在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
  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来自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
  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则大则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
  因为毛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里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来自密苏里州的记者艾德加·斯诺,早在三十年代就见到毛,他说,毛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毫不奇怪,毛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韧、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
  “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交谈,”一位与毛和周恩来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恩来而不是与毛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完全知道你的位置。”
  毛生于1893年,逝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传给新的一代,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在燃烧时的那种热度。
  他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这位幸存下来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怎样说才贴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群氓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
  军事统帅家?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战争时期那样好过。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近代以来,许多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藐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最终,或许他自己也感到绝望,他树立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摘编自《毛泽东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传记开篇刻画毛泽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从形和神两方面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
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
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更多的爱戴。
D.传记写了跟毛泽东有过接触的多位外国人各自对毛泽东的评价,这些外国人的“一面之词”,汇聚起来,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毛泽东的多个侧面,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毛泽东的“复杂”。
E.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
(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这句话言简而意丰,请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传记的作者给毛泽东贴了几个“标签”——“农民造反者”“军事统帅家”“诗人”“帝王”等,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请任选其中一个“标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设计指导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

比较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2)

选出与“谁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  ]

A.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

不霁何虹

C.

某所,而母立于兹

D.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3)

下面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

这段文字主要采用记叙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

这一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高手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

比较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2)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骊山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

后人之而不鉴之

C.

燕赵之

D.

先大母婢也,二世

(3)

请选出与“谁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  ]

A.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

不霁何虹

C.

某所,而母立于兹

D.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4)

下面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

这段文字主要采用记叙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

这一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核心学习与完全检测(高一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理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在文中□中加上标点。

2.下列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  ]

A.推辞
B.告诉
C.告别
D.言词

②若郑以为东道主

[  ]

A.住宿
B.舍得
C.放弃
D.休息

③又欲其西封

[  ]

A.扩张
B.尽,极
C.店铺
D.放肆

君图之

[  ]

A.只
B.希望
C.因为
D.即使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粗字,哪一个跟该组例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

①例:无能也已

[  ]

A.此何若人?
B.君我呼入
C.恐操所先
D.君家妇难

②例:越国以

[  ]

A.肉食者
B.先帝不以臣卑
C.蜀之有二僧
D.人贱物亦

③例:失其所

[  ]

A.赢而不助五国也
B.则斗卮酒
C.子非三闾大夫
D.竖子不足

④例:夫人之力不及此

[  ]

A.不足道
B.斯人,吾谁与归
C.童伺其睡
D.但颔之

4.选出与“何厌之有”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卿欲何言
C.唯命是从
D.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5.下列句中哪两句中加粗词活用情况相同?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  ]

A.晋函陵
B.臣之也,犹不如人
C.今击求子
D.与郑人

6.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其”与“吾其还也”中的“其”词性相同

[  ]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王之好乐甚,则齐围其庶几乎    D.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7.填空

①第一段中郑伯所以说:“吾不能早用子”,是因为烛之武的语中讲到____________以表歉意。

②“敢以烦执事”是个省略句,在“____________”字后边省略了“____________”指代____________

③最后一段中的“公曰”,根据前文及本段最后一句“亦去之”,可以推知这里的“公”,是指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

④文中除注解提到的“陪”、“共”是通假字外,还有两个通假字,一个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8.简答题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句中的“邻”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与“邻之厚,君之薄也”两句中的“邻”是不是指同一个国家?____________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东道主”,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④“共其困乏”中的“其”指代谁?

⑤又欲肆其西封”的“其”指代哪国?____________

⑥“子犯请击之”中的“之”指代谁?____________

9.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意思是

[  ]

A.反映了他谦虚、谨慎

B.隐含对郑伯过去没有重用他的不满

C.不愿去见秦伯的托辞

D.为了衬托与突出下一句的意思

10.烛之武成功地说服秦伯退兵的原因,下列分析哪几项正确

[  ]

A.烛之武善于抓住敌方的矛盾

B.烛之武遇事谦虚、做事谨慎,不草率鲁莽

C.烛之武在分析斗争形势时,能处处以秦国的未来利益为着眼点

D.秦伯见郑国有烛之武这样善于辞令,长于分析的人才,估计郑国有许多能人,真的打起来,一定会失利,还是主动退兵的好

E.烛之武能从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和秦晋之间的历史交往阐述郑之存亡与秦之未来存在着重大利害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西桂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1)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

吾与之共越国之政(管理)

B.

贾人夏则皮(买,购入)

C.

遂使之行于吴(讲和)

D.

越人美女八人(打扮)

(2)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执其手与之谋

[  ]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

B.

暮寝思之

C.

位尊无功,俸厚而无劳

D.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

(3)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

③今夫差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  ]

A.

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

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

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

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4)

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

A.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5)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

A.

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

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

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

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6)

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蜉蝣于天地
寄:寄托
C.飞仙以遨游
挟:挟持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2)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樵”的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项是

[  ]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左右欲刃相如

D.置人所罾鱼腹中

(3)比较下列两组词语“然”“虽”,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何为其然也

②苏子愀然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

A.何为其然也——何必吹出这样悲伤的音乐呢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何况我和你是在江边打鱼砍柴的人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一生太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知道不能突然有所收获,只好借迎风吹萧来寄托情怀

(5)解释下列句中“如”的意义。

①如怨如慕
_____________
②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
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_____________
④如期而至
_____________

(6)对这两段选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的兵力强大和地盘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个字勾画出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在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选文第一段紧承上段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选文的第二段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主要阐述的是“不变”这一层意思,并以此表达豁达乐观的态度。

D.选文第二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反驳客人的观点,稍嫌牵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蜉蝣于天地
寄:寄托
C.飞仙以遨游
挟:挟持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2)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樵”的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项是

[  ]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左右欲刃相如

D.置人所罾鱼腹中

(3)比较下列两组词语“然”“虽”,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何为其然也

②苏子愀然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

A.何为其然也——何必吹出这样悲伤的音乐呢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何况我和你是在江边打鱼砍柴的人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一生太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知道不能突然有所收获,只好借迎风吹萧来寄托情怀

(5)解释下列句中“如”的意义。

①如怨如慕
_____________
②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
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_____________
④如期而至
_____________

(6)对这两段选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的兵力强大和地盘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个字勾画出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在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选文第一段紧承上段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选文的第二段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主要阐述的是“不变”这一层意思,并以此表达豁达乐观的态度。

D.选文第二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反驳客人的观点,稍嫌牵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斗鸡记
(明)袁宏道
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金氏,隐于掾,爱畜美鸡。一姓蒋氏,隐于商,从燕地归,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粗毛厉嘴,行迟迟,有野鹳状,婆娑可人。群鸡见之,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纵步饮啄如常,玉羽金冠,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侮其小,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气不肯下,便跃然起斗。巨鸡张翅雄视,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不敢轻发。于是各张武勇,且前且后,两两相持,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美鸡自分不能当,即乘来势,从匿巨鸡胯下,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乘其不意,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便怒张扑来,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
余自初观斗至此,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欢喜,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
余正在烦恼间,有童子从东来,停足凝眸,既而抱不平,乃手搏巨鸡,容美鸡恣意数啄,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美鸡乘势蹑其后,直抵其家。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适两书生过,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逮立蔓型号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
余久病,未尝出里许,世间锄强扶弱豪行快举,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逢人便说。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鸡自不能当分:料想
B.美鸡将不堪:经得起,忍受
C.巨鸡失势去遁:逃走
D.美鸡乘势其后蹑:踢,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且前后,两两相持示赵弱怯也
B.不知美鸡置身所作计不量
C.亦得一加巨鸡得复见将军
D.手搏巨鸡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A.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B.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C.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D.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形体、姿态、气势等方面写“巨鸡”与“美鸡”相争斗,形神逼肖,生动有趣。引人人胜。
B.袁麽道曾在朝中任职,但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文章多写身边琐事,情调闲适,诙谐风趣,本文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
C.作者写斗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原本平淡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并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了深刻的主题。
D.本文可认为是一篇纪实性散文,也可认为是一篇寓言式作品,作者借童子之口讥讽两书生的话中暗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0分)
(1)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3分)
(2)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3分)
(3)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斗鸡记
(明)袁宏道
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金氏,隐于掾,爱畜美鸡。一姓蒋氏,隐于商,从燕地归,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粗毛厉嘴,行迟迟,有野鹳状,婆娑可人。群鸡见之,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纵步饮啄如常,玉羽金冠,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侮其小,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气不肯下,便跃然起斗。巨鸡张翅雄视,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不敢轻发。于是各张武勇,且前且后,两两相持,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美鸡自分不能当,即乘来势,从匿巨鸡胯下,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乘其不意,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便怒张扑来,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
余自初观斗至此,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欢喜,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
余正在烦恼间,有童子从东来,停足凝眸,既而抱不平,乃手搏巨鸡,容美鸡恣意数啄,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美鸡乘势蹑其后,直抵其家。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适两书生过,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逮立蔓型号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
余久病,未尝出里许,世间锄强扶弱豪行快举,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逢人便说。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鸡自不能当分:料想 
B.美鸡将不堪:经得起,忍受 
C.巨鸡失势去遁:逃走 
D.美鸡乘势其后蹑:踢,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且前后,两两相持示赵弱怯也 
B.不知美鸡置身所作计不量 
C.亦得一加巨鸡得复见将军此 
D.手搏巨鸡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A.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B.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C.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D.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形体、姿态、气势等方面写“巨鸡”与“美鸡”相争斗,形神逼肖,生动有趣。引人人胜。 
B.袁麽道曾在朝中任职,但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文章多写身边琐事,情调闲适,诙谐风趣,本文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 
C.作者写斗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原本平淡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并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了深刻的主题。 
D.本文可认为是一篇纪实性散文,也可认为是一篇寓言式作品,作者借童子之口讥讽两书生的话中暗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0分)
(1)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3分)
(2)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3分)
(3)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