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与例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轻用吾身而其国

A.会盟而谋
B.彼吾死而我不听
C.亲戚之情话
D.匈奴七百余里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与例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轻用吾身而其国
A.会盟而谋
B.彼吾死而我不听
C.亲戚之情话
D.匈奴七百余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2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和例句中加粗字词语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吏民,封府库
A.范增数项王
B.封之
C.越国以
D.君安与项伯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题型:013

选出和例句中加粗字词语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吏民,封府库

[  ]

A.范增数项王

B.

封之

C.越国以

D.君安与项伯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高三语文(下) 题型:048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意思往往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就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这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到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他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须表现出这些特点:①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②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③这些图形必须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后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型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图形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了,也必然要跟一定的文字相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演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画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1.第一段谈到人类、国家、文化、语言之间的关系。依产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

B.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

C.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

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

2.关于“图画文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以整幅画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的生活联系有关。

C.“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在实质上完全相等,都纯粹是字型上的变化。

D.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不准确,它实际上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3.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面画一个“________”表示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根据文意判断,这属于

[  ]

A.图画文字
B.图形文字
C.笔画化文字
D.笔画化图形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图画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词,成为“词的文字”。

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

C.最后一段加粗句子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

D.节选的文字说明的重点是语言的产生,其中还顾及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相关习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⑴例句: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A、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B、吏民,封府库 
C、项伯杀人,臣之 
D、外连衡而诸侯
⑵例句:范增数目项王
A、沛公霸上    
B、芷阳间行  
C、君为我呼入,吾得视之   
D、吏民,封府库
⑶下列各句中“以”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籍何以至此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请以剑舞       
D、军中无以为乐
2、翻译语句。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核心学习与完全检测(高一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理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在文中□中加上标点。

2.下列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  ]

A.推辞
B.告诉
C.告别
D.言词

②若郑以为东道主

[  ]

A.住宿
B.舍得
C.放弃
D.休息

③又欲其西封

[  ]

A.扩张
B.尽,极
C.店铺
D.放肆

君图之

[  ]

A.只
B.希望
C.因为
D.即使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粗字,哪一个跟该组例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

①例:无能也已

[  ]

A.此何若人?
B.君我呼入
C.恐操所先
D.君家妇难

②例:越国以

[  ]

A.肉食者
B.先帝不以臣卑
C.蜀之有二僧
D.人贱物亦

③例:失其所

[  ]

A.赢而不助五国也
B.则斗卮酒
C.子非三闾大夫
D.竖子不足

④例:夫人之力不及此

[  ]

A.不足道
B.斯人,吾谁与归
C.童伺其睡
D.但颔之

4.选出与“何厌之有”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卿欲何言
C.唯命是从
D.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5.下列句中哪两句中加粗词活用情况相同?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  ]

A.晋函陵
B.臣之也,犹不如人
C.今击求子
D.与郑人

6.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其”与“吾其还也”中的“其”词性相同

[  ]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王之好乐甚,则齐围其庶几乎    D.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7.填空

①第一段中郑伯所以说:“吾不能早用子”,是因为烛之武的语中讲到____________以表歉意。

②“敢以烦执事”是个省略句,在“____________”字后边省略了“____________”指代____________

③最后一段中的“公曰”,根据前文及本段最后一句“亦去之”,可以推知这里的“公”,是指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

④文中除注解提到的“陪”、“共”是通假字外,还有两个通假字,一个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8.简答题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句中的“邻”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与“邻之厚,君之薄也”两句中的“邻”是不是指同一个国家?____________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东道主”,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④“共其困乏”中的“其”指代谁?

⑤又欲肆其西封”的“其”指代哪国?____________

⑥“子犯请击之”中的“之”指代谁?____________

9.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意思是

[  ]

A.反映了他谦虚、谨慎

B.隐含对郑伯过去没有重用他的不满

C.不愿去见秦伯的托辞

D.为了衬托与突出下一句的意思

10.烛之武成功地说服秦伯退兵的原因,下列分析哪几项正确

[  ]

A.烛之武善于抓住敌方的矛盾

B.烛之武遇事谦虚、做事谨慎,不草率鲁莽

C.烛之武在分析斗争形势时,能处处以秦国的未来利益为着眼点

D.秦伯见郑国有烛之武这样善于辞令,长于分析的人才,估计郑国有许多能人,真的打起来,一定会失利,还是主动退兵的好

E.烛之武能从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和秦晋之间的历史交往阐述郑之存亡与秦之未来存在着重大利害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西桂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1)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

吾与之共越国之政(管理)

B.

贾人夏则皮(买,购入)

C.

遂使之行于吴(讲和)

D.

越人美女八人(打扮)

(2)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执其手与之谋

[  ]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

B.

暮寝思之

C.

位尊无功,俸厚而无劳

D.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

(3)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

③今夫差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  ]

A.

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

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

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

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4)

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

A.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5)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

A.

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

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

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

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6)

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山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必修四《苏武传》)

(1)

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例句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母与弟在汉,蒙其赏赐。

[  ]

A.

来时,大夫人已不,陵送葬至阳陵。

B.

律前负汉归匈奴,蒙大恩,赐号称王

C.

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D.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得脱矣。

(2)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

欲因此时

B.

单于其节

C.

空以身草野

D.

反欲两主,观祸败。

(3)

下列语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B.

见犯乃死,重负国。

C.

为降虏于蛮夷

D.

贻笑大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明知:确实知道
B、令装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割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臣尝文信侯伐赵                 ②某年月日,秦王赵王击缶
B、①复始甘茂田宅赐之               ②则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C、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秦     ②以勇气闻诸侯
D、①今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我见相如,必辱
3、 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燕太子
A、相如广成传
B、卒见相如
C、宁许以秦曲
D、且庸人羞之
4、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A、 甘罗者,甘茂孙也。
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5、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      )是
①臣请行之君其试臣
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④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