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事故看似偶然,但安全隐患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情况下叠加积累、酝酿发酵,之后被某个偶
      发火花点燃,遂一发而不可收
B.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
      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C.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
      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
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
   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28 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故看似偶然,但安全隐患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情况下叠加积累、酝酿发酵,之后被某个偶发火花点燃,遂一发而不可收
B.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C.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
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高考实战演练(三)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故看似偶然,但安全隐患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情况下叠加积累、酝酿发酵,之后被某个偶发火花点燃,遂一发而不可收

B.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C.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

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故看似偶然,但安全隐患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情况下叠加积累、酝酿发酵,之后被某个偶发火花点燃,遂一发而不可收

B.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C.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

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望江二中2009届毕业班模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长则无袅娜之  致:获得

B.

得时闻鼓吹者  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

C.

鸟之防,无时不然  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

婵娟而不使见者  婵娟:指月亮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

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

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

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2008学年度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之以饥谨  因:继,接着

B.

且知也  方: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C.

舍瑟而  作:站起来

D.

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为……而伤感

(2)

下列各句“而”的用法与“风乎舞雩,咏而归”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

子路率尔而对曰

D.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孔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似乎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

B.

孔子之所以笑子路,是因为子路太过于重视军事了,他要使老百姓个个都有打仗的勇气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C.

孔子赞成曾点的志向,是因为曾点所描绘的正是儒家所追求的礼治社会的理想图景,这也恰是孔子所无限向往的。

D.

本文以简要的叙述和生动的对话,再现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侍坐孔子时的情景,刻画可人物的不同性格。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语文 必修3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a)能至否乎?”(b)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c)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1)

对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寡人就见者也(如:应当)

B.

君命召,不驾(俟:等待)

C.

乡党莫如齿(齿:年龄)

D.

使数人于路(要:要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文中a、b、c三处有无省略?选出对省略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

a无省略 b孟仲子    c孟仲子

B.

a孟子  b齐王派来的人 c孟子

C.

a孟子  b孟仲子    c孟子

D.

a无省略 b齐王派来的人 c孟仲子

(4)

根据原文,以下四句话中符合说话者实际状况的一句是

[  ]

A.

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B.

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

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D.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

(5)

本文体现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

孟子认为凡是大有作为的国君,一定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才能表现出国君尊德乐道的风范。

B.

国君虚情假意地说要来见孟子,却又以有疾怕风为托辞,要让孟子明早去见他。孟子对国君摆架子的作法很反感,也以有疾为借口,拒绝到朝廷朝见国君。

C.

孟子认为国君如果要向贤能的臣子咨询国事,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绝不能摆国君的架子,要臣子到朝廷去拜见国君。

D.

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

(6)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a)能至否乎?”(b)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c)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1)对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寡人就见者也(如:应当)

B.君命召,不驾(俟:等待)

C.乡党莫如齿(齿:年龄)

D.使数人于路(要:要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文中a、b、c三处有无省略?选出对省略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a无省略
b孟仲子
c孟仲子
B.a孟子
b齐王派来的人
c孟子
C.a孟子
b孟仲子
c孟子
D.a无省略
b齐王派来的人
c孟仲子

(4)根据原文,以下四句话中符合说话者实际状况的一句是

[  ]

A.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D.今病小愈,趋造于朝。

(5)本文体现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孟子认为凡是大有作为的国君,一定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才能表现出国君尊德乐道的风范。

B.国君虚情假意地说要来见孟子,却又以有疾怕风为托辞,要让孟子明早去见他。孟子对国君摆架子的作法很反感,也以有疾为借口,拒绝到朝廷朝见国君。

C.孟子认为国君如果要向贤能的臣子咨询国事,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绝不能摆国君的架子,要臣子到朝廷去拜见国君。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

(6)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磷起兵,逃还彭泽;磷败,当。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李阳冰《草堂集序》节选)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入会稽,与吴筠善 善:友好、亲善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辄:总是

C.磷败,当诛 当:理当

D.道寻阳 道:路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白到长安以后,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了李白的文章,很欣赏他的才华,说他是天上下凡的仙人,并把他推荐给唐玄宗。

B.安禄山起兵叛乱以后,叛军在宿松、匡庐一带辗转往来。李白当时任永王磷的幕僚,永王起兵抗敌,李白害怕牵累,逃回彭泽。

C.当初李白游历并州,结识了郭子仪。郭子仪曾经犯法,李白帮他免于处罚。后来李白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郭子仪又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为李白赎罪。

D.李白晚年流浪漂泊,无家可归,最后寄居在当涂县令李阳冰那里。唐代宗即位,召李白到朝廷任左拾遗的官职,可这时李白已经去世。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李阳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死后,李阳冰担负起编订李白遗集的工作,这篇《草堂集序》是出现较早的李白诗文集的序文。

B.序文说李白“驰驱屈、宋,鞭挞扬、马”,是肯定他继承屈原、宋玉的抒情文风,批判扬雄、司马相如过于注重文体形式的主张。

C.“言多讽兴”是说李白的作品善于用含蓄委婉的话来感动别人,用托物言事写自己的情感,有充实的政治内容。

D.序文认为李白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的诗人,肯定了李白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表现当时的人对李白诗歌创作的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磷起兵,逃还彭泽;磷败,当。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李阳冰《草堂集序》节选)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入会稽,与吴筠善 善:友好、亲善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辄:总是

C.磷败,当诛 当:理当

D.道寻阳 道:路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白到长安以后,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了李白的文章,很欣赏他的才华,说他是天上下凡的仙人,并把他推荐给唐玄宗。

B.安禄山起兵叛乱以后,叛军在宿松、匡庐一带辗转往来。李白当时任永王磷的幕僚,永王起兵抗敌,李白害怕牵累,逃回彭泽。

C.当初李白游历并州,结识了郭子仪。郭子仪曾经犯法,李白帮他免于处罚。后来李白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郭子仪又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为李白赎罪。

D.李白晚年流浪漂泊,无家可归,最后寄居在当涂县令李阳冰那里。唐代宗即位,召李白到朝廷任左拾遗的官职,可这时李白已经去世。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李阳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死后,李阳冰担负起编订李白遗集的工作,这篇《草堂集序》是出现较早的李白诗文集的序文。

B.序文说李白“驰驱屈、宋,鞭挞扬、马”,是肯定他继承屈原、宋玉的抒情文风,批判扬雄、司马相如过于注重文体形式的主张。

C.“言多讽兴”是说李白的作品善于用含蓄委婉的话来感动别人,用托物言事写自己的情感,有充实的政治内容。

D.序文认为李白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的诗人,肯定了李白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表现当时的人对李白诗歌创作的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