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
B.缓歌慢舞凝竹:泛指音乐声——到此踌躇不能:前往
C.悠悠生死别经年:年复一年——上碧落下黄泉:穷尽,找遍
D.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的样子——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
B.缓歌慢舞凝竹:泛指音乐声——到此踌躇不能:前往
C.悠悠生死别经年:年复一年——上碧落下黄泉:穷尽,找遍
D.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的样子——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语文综合题 题型:013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倭会城大掠        薄:逼近

B.时时阳为好语媚贼      阳:假装

C.诸妇为媚歌唱       更:再、又

D.而罪官军欲夺其功者    论:判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中学作业本  高二语文(上册) 题型:013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深沉的地方。(一叶知秋,意指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后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此处用作动词,意即推敲起字的韵律来。)

C.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这里指秋天、秋味和秋的意境等模糊不清。)

D.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秋士”在古时指到了暮年仍然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1 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B.愿大王少假借(宽容、原谅)之
C.乃引其匕首(拿着)秦王
D.旦日(犒劳)士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济宁微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愿大王少假借(宽容、原谅)之

C.

乃引其匕首(拿着)秦王

D.

旦日(犒劳)士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及其所之既(厌倦)

B.女也不(爽快)

C.而欲出者(懈怠)

D.何意不厚(招致,招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高三语文(下) 题型:0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翠缕听了,忙赶上拾在手里攥着,笑道:“可分出阴阳来了。”(阴阳,男女)

B.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来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经济,经邦济世,治理国民。)

C.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造次,鲁莽。)

D.今总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隙,事端,机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四地六校2011-2012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下列各句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随着)

B.

短随化,终期于尽(高,长)

C.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趋向,取向)

D.

之所欣,俯仰之间(奔向)

(2)

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则与斗卮酒

[  ]

A.

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陈述句

B.

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C.

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    ④宾语前置句

D.

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3)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4)

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

A.

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B.

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

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

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於是信孰视之,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①连敖:接待宾客的小官。

(1)

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屡次

B.

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犯法

C.

数以策项羽,羽不用    谋取

D.

於是信视之        熟悉

(2)

全都能体现韩信是难得的人才的一组句子是

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③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④虽为将,信必不留。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

滕公感到韩信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一开始就很赏识韩信,觉得他才能出奇超众,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C.

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D.

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要汉王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留住韩信。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________________

(2)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邢台二中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叶,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1)

对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 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

逮事康宗 逮事:逮捕伏侍。

C.

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 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

韩王亨改广宁尹 会:恰逢。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金铸之/斜也赃免

B.

由是复用会宁牧/斜也

C.

海陵猎胡剌浑水/斜也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

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徒单恭贪鄙自私的一组是

①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

②斜也编列围场

③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

④强纳兀鲁为室

⑤尽夺查剌家财

⑥岂千虑无一得乎?

[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徒单恭是个很会玩花样的人,他为了弄钱,居然请画师画一佛像而仿铸之,但勒索百姓钱财后,又不见其真铸佛像。

B.

徒单恭很会糊弄皇上,居然自己做主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而且乘机鞭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C.

徒单恭为政贪鄙自私,挟恨报复,后因其妻兀鲁被谗怨望事而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

D.

徒单恭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是因为有皇上的庇护,皇上几次都为他说好话,他死后皇上更是亲临慰问,并安排其后事。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