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悟已往不谏。
②悦亲戚情话。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
④脱然有怀,求靡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悟已往不谏。
②悦亲戚情话。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
④脱然有怀,求靡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悟已往不谏   
②悦亲戚情话   
③胡为乎遗遣欲何   
④脱然有怀,求靡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②上有六龙回日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人胡为乎来哉!  
④黄鹤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南江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二上期月考试题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下题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

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大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转守槐里,兼行美阳令事。后上行幸雍,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以高弟擢为安定大守。到官,出教告属县,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傍郡界。豪强多诛伤伏辜者。坐残贼免。起家,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会赦,免归家。涿郡大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迁东郡大守。久之,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老弱奔走,恐水大决为害。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神河伯。尊亲执圭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吏民数千万人争叩头救止尊,尊终不肯去。及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尊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回还。吏民嘉壮尊之勇节。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尊窃学问,能史书

B.

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

C.

奉先人遗体

D.

蛮夷归附其威信

(2)

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以”“数”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A.

“以”①②相同,“数”②③相同。

B.

“以”①③相同,“数”①②相同。

C.

“以”②③相同,“数”②③相同。

D.

“以”②③相同,“数”①③相同。

(3)

文中写到王阳的事,对此解说正确的一项

[  ]

A.

王阳是王尊的前任益州刺吏,巡行州内区域来到邛郲九折阪,他感叹自己身体不健  壮,不能经过危险地段;而王尊同样到这里,认为王阳只能在家做孝子。而自己勇往直前。

B.

王阳做益州刺史时,巡行州内区域,来到邛郲九折阪,他认为不应冒生命危险登山路:而王尊也做益州刺史,来到同一地方,他认为王阳要当孝子情有可原,而自己要勇往直前。

C.

王阳做益州刺史时,巡行州内区域,来到邛郲九折阪,他感叹自己身体不健壮,不能经过危险地段;而王尊也做益州刺史,来到同一地方,他叱责王阳软弱无能只能做孝子,而自己要勇往直前。

D.

王阳是王尊的前任益州刺史,巡行州内区域,来到邛郲九折阪,他认为不应冒生命危险登山路;而王尊同样到这里,批驳王阳要当孝子的错误想法,而自己要勇往直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训练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1)

对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可不死         即:即使。

B.

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徒:白白地。

C.

死为苦也       较:比较。

D.

汝其抚之        善:善于。

(2)

请选出对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

文中作者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但为什么又说“今则又望其真有”?请简要回答。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  哂:微笑。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饥馑  因:趁着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或:有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②为国以礼

    C.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②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对下列各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与点也          ② 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与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正好符合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B.此篇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子路性急直率,有点粗疏鲁莽;冉有、公西华谦虚谨慎,平易谦和;曾晰则显得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C.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弟子们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对曾皙表示非常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对弟子的满意;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科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饥馑因:趁着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有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②为国以礼
C.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②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与点也        ② 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与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正好符合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B.此篇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子路性急直率,有点粗疏鲁莽;冉有、公西华谦虚谨慎,平易谦和;曾晰则显得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C.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弟子们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对曾皙表示非常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对弟子的满意;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科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饥馑因:趁着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有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②为国以礼

C.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②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3.对下列各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与点也        ② 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与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正好符合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B.此篇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子路性急直率,有点粗疏鲁莽;冉有、公西华谦虚谨慎,平易谦和;曾晰则显得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C.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弟子们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对曾皙表示非常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对弟子的满意;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还皆自励,成为佳吏。
  文帝践阼,转加治书执法。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过之。”于是遂绝。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梗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柔表请告者名,帝大怒曰:“刘龟当死,乃敢猎吾禁地。送龟廷尉,廷尉便当拷掠,何复请告者主名,吾岂妄收龟邪?”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平?”重复为奏,辞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还讯,各当其罪。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黍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 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单人钱不?”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单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曰:“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诏书复盈母为平民。(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猎法甚峻              峻:严厉
B.廷尉便当掠            拷:调查
C.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没:判刑
D.称冤自讼,莫有者      省:反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吾未有所失,召复之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B.诚非所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所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刘龟当死,敢猎吾禁地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复请告者主名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以自托于赵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
①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②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③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
④即还讯,各当其罪
⑤柔察子文色动
⑥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柔宽以待人,刚任营县县令时,一些作风不正的官员闻风引  退离去,他教导部下要宽容他们。那些官员都改过自新,成为了   好官。
B.高柔劝谏文帝要谨慎处理举报传播谣言的事件,否则,会让有        过错的人失去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又开了狡诈之人诬陷他人的   不良之风。
C.高柔执法公平,敢于直谏,在明帝执意庇护诬告刘龟的张京时,     指出廷尉的职责是公正判案,不能随意破坏法令,并再三上奏,言  辞恳切。
D.高柔明于决狱断案,在审理护军营士兵窦礼被杀一案时,他机  智缜密,善于察言观色,成功地采用心理战术,终于查出窦礼被害  的真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何以知夫不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于文,问所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