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各句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沛公欲关中
B.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C.梁君臣之首。
D.虽大风浪不能也。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面各句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沛公欲关中
B.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C.梁君臣之首。
D.虽大风浪不能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的一句是


  1. A.
    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
  2. B.
    李小今天没来上课,大概是病了。
  3. C.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如“三吏”、“三别”大都写于“安史之乱”前后。
  4. D.
    郑军强和文玉琴都是陕西人,又是同一年大学毕业,经历也大抵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高三语文(下) 题型:013

下面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的一句是

[  ]

A.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

B.李小今天没来上课,大概是病了。

C.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如“三吏”、“三别”大都写于“安史之乱”前后。

D.郑军强和文玉琴都是陕西人,又是同一年大学毕业,经历也大抵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B.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中国的出口下滑首当其冲,外部需求的萎缩,使得许多厂商减少了投资计划。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支柱的出口和投资不振,迫切要求政府迅速做出反应。
C.谁也没有料想到,他作为一个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却通过自己数十年的潜心修炼,成为一代哲学大师。
D.想听有价值的东西,你得去找那些厚积薄发的学者,他们做出来的学问才是香气四溢的陈年老窖。而对于这些忙得根本连“充电”时间都没有的“超女”“快男”们,不靠多兑点水,搞点色素、添加剂什么的,还能产出让你闻出香气的酒来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辽宁省大连二十四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受害人追偿难的现状,我们相信受害人的追偿之路将不再山高水长

B.

我们把一个世纪的名著奉献给广人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与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的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韵专家学者对话,以获得丰富学养,培养创新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

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D.

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论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17—2l题。(18分)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①,昼所为,夜必书之。媪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南都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日:“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②之耶?”卒不往。

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日:“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日:“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伯氏③。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④,规范先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杨凤苞《黄贞文传》)

注:①日历:指日记。②徇:屈从,顺从。③伯氏:大哥。④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此处乏指史书。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粝食:粗粮

    B.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      上人:僧人

    C.益以品节自厉            自厉:自豪

    D.甫就傅,即向学          就傅:从师,入学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少即以圣贤自期        B.往往启伯氏所未及

        不赂者以赂者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日    D.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19.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已在括号内补出,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要人谕意,欲荐(之)为榜首,(或)峻却之。

    B.(淳耀)偕弟渊耀,暨侯峒曾……诸人固守(于城)。

    C.城亡与(之)亡,此儒者分内事耳(欤)。   

    D.入砖(有)寸许,其迹(于)历久不灭云。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是嘉定县人,少年时就以圣贤作为道德修养的理想目标,众人的“争趋之”和淳耀的“独不赴”构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的正直品行。

    B.黄淳耀在嘉定城被攻破后,与弟弟黄渊耀一同到城西竹胜庵自尽,对话、遗书、动作等描写生动、传神,彰显悲壮之气,读之令人扼腕长叹。

    C.黄渊耀生性率直,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就被录取为生员,平日同兄长一起谈论道德学问,连黄淳耀也自叹不如,有《谷帘学吟》一书传世。

    D.“贞文”是学生们赠与黄淳耀的谥号,从而不难看出他生前的操行学识深得人们赞赏,而他的文章同样赢得人们推崇和喜爱,可谓文德双绝。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3分)

翻译:                                                                 。

(2)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3分)

翻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①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粪土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伺:等待

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因:趁机

C.女觉遽反         遽:急忙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因诈女曰       依乎天理,批大郤…因其固然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依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面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C.叶限暗中去参观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翻译文中划线句(1)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树上的男爵(节选)

[意大利]卡尔维诺

我的兄弟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虽然那时从不习惯早起的法国宫廷传来的下午吃正餐的时尚已在贵族之中风行。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柯希莫说:“我说过不要,我就是不要!”他推开那盘蜗牛。他往常可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凶。

    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阿米尼奥·皮奥瓦斯科·迪· 隆多男爵,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垂至耳际的假长发,这像他的许多东西一样已经过时了。在我和我的兄弟中间坐着福施拉弗勒尔神父,我们家的食客和我们这些孩子的家庭教师。在我们对面坐着我们的母亲,女修道会会长科拉迪娜·迪·隆多,和我们的姐姐巴蒂斯塔,住家的修女。在桌子的另一头,与我们的父亲面对面坐着的是土耳其式着装的律师埃内阿·西尔维奥·卡雷加骑士,我们家庄园的总管和水利工程师,而且他作为父亲的非婚生兄弟,是我们的亲叔叔。柯希莫满了12岁,我8岁;我们刚被允许上父母的餐桌几个月。也就是说,我沾了我哥哥的光,随他一起提前升级,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单独在一边吃饭。

我说沾光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无论对柯西莫还是对我来说,欢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怀念在我们自己小房间里的进餐,只有我们两个和福施拉弗勤尔神父。……我们在神父陪伴下的饭餐在长时间的祷告之后才开始,一勺勺规规矩矩,合乎礼仪,一声不响地进行,如果谁从盘子上拾起眼来,或者喝汤时发出了轻微的响声那可不得了。但是,神父在喝完汤时就已经吃腻了,他茫然地呆望着,每啜饮一口酒就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上第二道莱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手抓起来吃了,吃完饭时互相掷梨瓢玩,而神父不时懒洋洋地说一声:“够了!安静些!”

    而如今呢,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家庭里的积怨显形了,这是童年中不幸的篇章。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不停地对我们唠叨,要用刀叉吃鸡啦,身体要坐直啦,胳臂肘不要靠在桌子上啦,简直没完没了!还有我们那位讨厌的姐姐巴蒂斯塔,一系列的叫嚷、气恼、处罚、踹腿、踢脚就开始了,直至柯希莫拒绝吃蜗牛并决定把他的命运同我们断开的那天为止。

……

后来,第一次重新同家人共餐时,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似的。大家准时到来,这就是那个6月15日的中午。我们的姐姐、膳食的总管,预备了什么东西呀?蜗牛汤和蜗牛做的主菜。柯希莫连蜗牛壳也不愿碰。“要么你们吃下去、要么马上把你们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我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它使我的哥哥觉得更加孤独了,因此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但是我那时

只有8岁,何况我的意志力,而且是我当儿童时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①)

“怎么样?”我们的父亲问柯希莫。

“不吃,还是不吃!”柯希莫回答,并推开盘子。

“从饭桌上滚开!”

而柯希莫已经转过身去,背向着我们大家,正要走出餐室。

“你去哪儿?”

我们从玻璃门里望见他正在门廊里取他的三角帽和佩剑。

“我知道!”他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子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和打扮得非常整齐,他是按照我们的父亲的要求弄妥贴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12岁。扑上粉,头发用带子扎起辫子,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开叉燕尾服,浅紫色的短裤,佩剑,白皮长护腿套,护套只包半截,这是唯一的让步措施,使得穿着方式更符合我们的乡间生活。②(而我,由于只有8岁,免除了在头发上扑粉,如果不是在盛大宴会之时。也免挂佩剑,虽然我喜欢佩戴也不行。)他就这副模样往那棵多结的树上爬,手脚并用,以我们在长期一起练就的准确而迅速的动作在树枝上攀登。

我已经说过我们在树上度过许多时光,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他们爬上去只是为了找果子或掏鸟窝,而我们是为了越过树干上险恶的蜂巢和树叉,爬到人上得去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的世界,对着从树下走过的人们呼喊或捉弄他们。因此我认为柯希莫面对那种不公正的强逼,首先想到的是爬上我们熟悉的那棵圣栎树是很自然的。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之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我们的母亲焦急地喊道,倘若她看见我们在炮火之中冲锋一定满心欢喜,可是,她却为我们的每一种游戏而忧惧交加。

柯希莫爬至一条粗枝的叉口上,他在那里可以呆得舒适一些。他坐下来,双腿悬垂着,两臂交叉,手掌塞进腋下,脑袋缩进双肩里,三角帽低压在前额上。

我们的父亲从窗台里探出身对他喊道:“你在那里呆腻了就会改主意的!”

“我决不会改变想法。”我的哥哥在树冠上说。

“只要你下来,我就叫你好看!”

“我决不下树!”他说到做到。

本文着意勾勒了柯希莫的形象,请从两方面概括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

⑴□□□□        ⑵□□□□

分别指出划线部分①②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请用一句话概括柯希莫这个形象的内涵。(不超过10个字)

□□□□□□□□□□□

贯穿本文的矛盾线索是什么?

“叙述腔调”往往流露出叙述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请分析《树上的男爵》的叙述腔调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2003年11月26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外国文本经典。

*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

*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F.倡导阅读本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经典,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首要任务。

根据文意,联系现实,对文中加点的有关“文化”的名词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垃圾”主要是指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粗制滥造的低俗文化。

B.“读图时代”指的是大量精美图片加文字的文本时代,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通俗性等特点,带来了阅读的简便和快捷,同时又加剧了阅读的表层化,培养了一批表层化的读者,使快餐文化走向泛滥和无度。

C.“文化经典”指的是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和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D.“异质文化”指的是在形式上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其他国家文化。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文中“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态度,“文化主体”“文化精神”指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经典?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体会举一例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