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府君书——始还家门
B.儿已薄禄——不得便
C.君既若录——黄泉下相
D.会永无缘——问那得清如许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9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得府君书——始还家门
B.儿已薄禄——不得便
C.君既若录——黄泉下相
D.会永无缘——问那得清如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得府君书  始还家门

B.

儿已薄禄  不得便

C.

君既若录  黄泉下相

D.

会永无缘  问那得清如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吾与子之所共②始还家门
B.①举酒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
C.①扣舷而之②倚而和之
D.①浩浩乎 如冯御风②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湖南省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课标卷、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矧予自思:从细长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因为《草堂记》。

(选自《白氏文集》有删节)

[  注]①嗒(t4)然:身心俱遣、物我两忘貌。②蹇(ji3n)剥:指遭受挫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峰寺间,其境胜绝  介:处两者当中。

B.

而已,不加白  圬:涂抹。

C.

是焉  称:符合。

D.

自檐注,累累如贯珠  砌:石板。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谬赏

B.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此无他,民同乐也

C.

天与我时,地我所,卒获所好

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D.

卒获所好,又何求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盛夏风气八、九月时

B.

下铺白石,出入道

C.

阴晴显晦,昏含吐

D.

郡守以优容抚我

(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作者将草堂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B.

作者花了半年左右的盖成草堂,其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显示出作者的爱好和志趣。

C.

三、四自然段,通过人问己答,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诸景美好,使作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D.

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酷爱,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译文:________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

译文:________

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

译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版 2009-2010学年 第38期 总第194期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欲何为?”禹曰:“但愿名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说曰:“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帛,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乃始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光武悦。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安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蓄,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引军北至枸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

  十三年,天下平定,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居岁余,寝疾。永平元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论曰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邓公赢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可谓识所从会矣。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能诵诗,业长安     受:同“授”,教授

B.

莫如延揽英雄,务民心  悦:高兴

C.

禹每有所举者,皆其才  当:适当

D.

邓公粮徒步       赢:背着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禹年虽幼,见光武知非常人

朝夕自快

B.

立高祖之业,救万民

前无可仰

C.

光武笑,留宿闲语

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

D.

以观其弊,可图也

天下郡国如是,今始得其一

(3)

下列句子都是省略句,省略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B.

从至广阿

C.

时光武亦游学京师

D.

于是引军北至枸邑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邓禹比较聪明,十三岁就能作诗,当光武帝在京师游学时,他虽然年纪小,但看见光武帝,知道不是平常人,于是和光武交好。

B.

邓禹志向高远,他追随光武帝只想为光武帝的威望和德行遍及四海效点力,自己在史书上留下功绩和名字罢了。

C.

邓禹知人善任,每次他举荐的人才,都与那人的才华相符,光武帝也认为邓禹能知人善任。

D.

天下平定之后,光武帝因为邓禹功劳高,封他为明亲侯。显宗即位,因为邓禹有建国之功,授予太傅的官职。可惜他在五十七岁时去世,谥号“元侯”。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文言文段断句。

论曰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邓公赢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可谓识所从会矣。

(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①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安溪梧桐中学2010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15分)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
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小题2】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4分)
【小题3】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2010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15分)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
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4分)
3.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