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A.韩非子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论证,是为了证明“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的观点。 B.韩非子认为统治者应该进行大胆革新,而不是拘泥于古法和旧制度。 C.韩非子主张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进步意义。 D.韩非子以守株待兔设喻,揭示了“法先王”的可笑,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吉林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二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乙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A.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 |
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洗头 |
C.自令放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
D.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同“择”,选择 |
A.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
D.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
A.《报任安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对朋友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
B.选文乙着重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两次问答,第一次对话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第二次对话突出了屈原的高洁品质,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浪漫。 |
C.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是我们的精神榜样。 |
D.从上述两个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感情,也能体会到屈原对生命的意志和尊严的诠释。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累迁通事舍人迁:调动官职,这里指升官。 |
B.高其选高:高,与“低”相对。 |
C.副四海之望副:相称,符合。 |
D.蒙被百姓被:蒙受,普及。 |
A.①而笃志为文章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
B.①以承宗庙、母天下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C.①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
D.①帝示济及瑗,济等益惧②事如此,此必及我 |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A.来济,名门之后,幼时遭家庭变故,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从小立志学习,擅长议论,通晓时务,仕途升迁,官运亨通。在处置太子一事上,他敢于直言,最终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
B.高宗执意立武氏为后,来济和韩瑗以史强谏,认为应该选择出身名门、讲究礼仪、有美德的大家闺秀为后。在当初分封武氏的事件中,他们两人据理力争,认为另立新人,恐怕不行。 |
C.高宗曾经询问治国之计,来济以齐桓公为例,献上了“省徭役”之策,既表现了他治国的才能,又显示了对百姓的爱护。 |
D.来济因为褚遂良事件被一贬再贬,后在突厥入侵时领兵抵抗,没穿盔甲飞马冲入敌阵,身陷敌手,以自己的生命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建阳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
与吴质书
魏·曹丕
①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②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①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③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②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④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⑤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⑥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③,裁书叙心。丕白。
(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
注:①指徐干、陈琳、应瑒、刘祯等。 ②相传尧让位给许由,许由不受,隐居于箕山。 ③“于邑”同“呜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离:离散 |
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遂:如愿 |
C.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逮:及、达到 |
D.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更:经历 |
A.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善刀而藏之 |
C.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多于南亩之农夫 |
D.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继病逝。他痛失知己,伤心不已,曾将亡友的诗文遗作整理,辑录成集,以作纪念。 |
B.文章以伤逝为主,追念旧游,哀悼亡友,自伤年高,表现了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惆怅。 |
C.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作者与包括徐伟长在内的建安七子各人的交往,第三段更对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学及其诗文予以详细地评述。 |
D.这篇书信体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来”,有一层慷慨悲凉的情感色彩,这与当时已为帝的曹丕遭逢建安时期战乱不无关系。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2――36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语段节选自张溥的《五人墓碑记》
3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民间
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不同寻常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看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惋惜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及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因为,介词
B.不能容于远近 被,介词
C.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什么,疑问代词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或者,连词
3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路也不回头。)
B.不敢复有株治。 (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事发生。)
C.佯狂不知所之者。 (有假装疯癫,不知逃到哪里去的。)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假使让这五人保住他们的头领。)
35、下列对选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阉之乱”时,缙绅多“易其志”,而出身“编伍”的五人却能“蹈死不顾”,通过对比,突出了五人不畏强暴的正义感。
B.拿高爵显位者为保全性命,或脱身以逃,或剪发杜门的辱人贱行与五人的英勇牺牲作比,突出了五人之死死得高尚,死得有意义。
C.把周公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之事与五人得以加其土封,使四方之士“拜且泣”的结局进行对比,以突出五人之死的影响之大。
D.拿五人自身如果“老于户牖之下”尽其天年,与现在“激昂大义”而死进行对比,以突出现在的死价值重大影响深远。
36、下列不属于体现五人之死重大意义的一项是
A.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B.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C.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离:离散 |
B.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遂:如愿 |
C.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逮:及、达到 |
D.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更:经历 |
A.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善刀而藏之 |
C.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多于南亩之农夫 |
D.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继病逝。他痛失知己,伤心不已,曾将亡友的诗文遗作整理,辑录成集,以作纪念。 |
B.文章以伤逝为主,追念旧游,哀悼亡友,自伤年高,表现了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惆怅。 |
C.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作者与包括徐伟长在内的建安七子各人的交往,第三段更对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学及其诗文予以详细地评述。 |
D.这篇书信体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来”,有一层慷慨悲凉的情感色彩,这与当时已为帝的曹丕遭逢建安时期战乱不无关系。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11月份高三百题精练(1)科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兄畿,咸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赠以甘旨,含谢而不受。或问其故,答曰:“病者绵昧,生理未全,既不能进啖,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意也!”
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本州辟,不就。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
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弃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众咸服焉。
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丧在殡而邻家失火,移棺绋断,火将至而灭,佥以为淳诚所感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躬亲侍养 躬:亲自
B.含课励家人 课:督促
C.豫讨苏峻功 豫:预先
D.为恶彰露 彰:明显,显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颜含“雅重行实,抑绝浮伪”的一组是
(1)本州辟,不就 (2)隐伏之奸,非圣不诛 (3)简而有恩,明而能断
(4)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 (5)惟与邓攸深交 (6)遗命素棺薄敛
A.(1)(2)(3) B.(4)(5)(6) C.(1)(3)(5) D.(2)(4)(6)
3.下列对文中有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含少时以孝悌闻名乡里。其兄颜畿有病,母亲和妻子服侍的有些厌倦,颜含却放弃一切家务,辛勤服侍,十几年如一日,江南豪右石崇听说了,非常敬佩,特赠美味以表敬意。
B.颜含曾被任命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问他上任后先干什么,他回答说:“先把游民从有钱人家征召出来,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不要几年,就会户给人足,礼乐教化得以恢复。”
C.颜含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有人想巴结王导,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附和;强权人物桓温请求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他因为桓温的权位达到了极点,没有答应。
D.颜含儒雅质朴,品行敦厚,因此深受晋成帝的器重;为他办丧事期间邻居家失火,移动棺材时绳索又断了,火即将烧到棺材时就灭了,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德行感动了神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
(2)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前往 |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认识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古之人不余欺 |
C.不出,火且尽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
A.奇特美丽的景色,往往在偏远险要的地方,而能观赏到的人却很少。 |
B.苏轼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尊重事实的精神,也让他在游览中获得喜悦。 |
C.两段文字夹叙夹议,因事见理,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D.王文概括地叙写景物,记叙得简要明白;苏文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