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饲养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现
C.关市之征——去:除去
D.其如是,孰能之——御:抵挡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鸡豚狗彘之——畜:饲养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现
C.关市之征——去:除去
D.其如是,孰能之——御:抵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洿:深
B.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
D.王无岁/罪:违犯法律的行为
2.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②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B.①涂有饿莩不知发 / ②蟹六跪二螯
C.①王道之始 /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            
D.①斧斤时入山林 / ②焉用亡郑陪邻
3.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赢粮而从            
B.之以桑  
C.五十者帛食肉              
D.填然
4.下列对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①中孟子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他认为合理的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才是实行仁政的开端。
B.文段②中孟子阐述了“王道之成”的道理,他认为不仅要使民生有保障,还要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才能使民心归顺。
C.文段③中孟子运用对比手法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用类比手法反驳了统治者推卸责任的行为,从而巧妙的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D.在这三段文字中孟子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他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称王天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B 2004年初审通过)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

数罟不入洿池 几张网

B.

之以桑 种植

C.

庠序之教 学校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饿死的人

(2)

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A.

数罟不入洿池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无失其时

(3)

下列句中“于”字用法、意义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  ]

A.

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矣

B.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C.

冰,水为之,而寒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4)

下列不属于孟子发展生产措施的一项是(  )

[  ]

A.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

对本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B.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C.

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是他提出的养民之策。

D.

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6)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天津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五亩之宅,之以桑(树:树木)
C.七十者帛食肉(衣:yì,穿)
D.鸡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
2.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五亩之宅,树以桑    申之以孝悌
B.请战喻    斧斤时入山林
C.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D.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3.下列各组织中最能反映孟子“王道”之成观点的是(     )
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⑦
D.③④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五亩之宅……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提出的措施,比上一段提出的措施更前进了一步。
B.最后一段孟子批评了统治者的暴政,摆出事实,揭穿谎言,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了比喻进行驳斥。
C.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一句可知当时年成确实不好,到了饿死人的地步。
D.结尾一句与开篇的“民不加多”照应,而且回应了梁惠王的疑问。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河内        凶:年成不好,饥荒。

B.

数罟不入洿池     洿:池塘。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通“捡”,捡起来。

D.

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开仓赈济。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战喻        斧斤时入山林

B.

弃甲曳兵走      吾尝终日思矣

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丘闻有国有家者

D.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斯天下民至焉

(3)

下列对《寡人之于国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文中孟子在对话开始之际,一上来就针对梁惠王的错误观点直接进行反驳,语言犀利,不留任何余地,从而占据对话的主动性。

B.

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同时也增强了论辩的效果。

C.

孟子善于设喻,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把抽象道理形象化,使说理显得生动化。

D.

文中末段仁政理想图景与暴政虐民情形的对比,形成极大的反差,对比之下,突出了仁政前景的美好,也突出了仁政治国的必要性。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加粗的句子所体现的孟子理想社会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三导练语文人教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_______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另外,请找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2)

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孝悌之义

B.

树之以桑

C.

百亩之田

D.

邻国之政

(3)

选出对加粗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

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

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食也(尽,完)

C.

申之以孝之义(兄弟友爱)    涂有饿莩而不知(打开官仓)

D.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约束)

(4)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数罟不入洿池(密网)

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失生命)

C.

庠序之教(学校)

D.

之畜(豚:小猪;彘:猪)

(5)

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⑤

D.

②④

(6)

选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

谷不可食也    臣不犬马怖惧之情

B.

其时      项王天下者

C.

涂有饿莩而不知  非常之谋难于猝

D.

非我也,也    行军用之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下列各句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罟不入洿池(密)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查)
C. 然问曰(同“猝”,突然  )
D. 今夫天下之人牧(统治者  )
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涂有饿莩不知发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 河东凶亦              沛然下雨,则苗浡兴之矣
C. 填然鼓,兵刃既接      不嗜杀人者能一
D.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水为之,而寒
3. 下列加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B.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之。”
C.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矣。
D. 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4. 下列特殊句式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孟子认为,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B. (甲)文,孟子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显示了高超的讲话艺术。
C. (乙)文,孟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和“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等言论,既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并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人者”之列。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甲文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乙文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
6.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温州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一)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壮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犹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1)

下列加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从事,注重)

B.

涂有饿莩而不知(揭发)

C.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余威)

D.

念谁为之贼(摧残,伤害)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斧斤时入山林

肃杀而为心

B.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行为金

C.

申之以孝悌

商声主西方

D.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丰草绿缛争茂

(3)

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段(一)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B.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统治者的虐政。

C.

文段(二)“夫秋”以下的内容,将自然和人事联系起来,说明盛衰生死皆属常理,不足萦怀。

D.

文段(二)中第二段写人有“万忧”“万事”更容易衰老。“而况”以下内容又进一层说,虽忧思成疾,但人生充实,成就可喜,不必听到秋声而生悲哀之情、怨恨之情。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