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句意,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三个秋天) 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 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年:年复一年)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一语文 第一学期 期末试卷(一) 题型:01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椎,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椎不逝。椎不逝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矣,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今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耑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军,军队
B.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不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2.与“汉骑追者数千人”中“数”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B.数罟不入洿池
C.范增数目项王
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文中语句“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是现在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
B.可是现在士兵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
C.可是现在士兵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战争怪罪我。
D.可是现在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战争惩罚我。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项羽本纪》的结尾部分,记项羽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的经过。
B.项羽身陷重围,慷慨悲歌,军中上下都在低头哭泣。
C.他以二十八骑突破汉五千骑兵的包围,直至乌江拒渡,都表现出他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本文与《鸿门宴》作者始终都在赞美项羽,他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桂壮红皮书·高考总复习系列·高考红皮书·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评论说):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洁身自好,淡于名利)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类)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上古帝王)之民欤?葛天氏(上古帝王)之民欤?
1.下列加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造饮辄尽(到,去)
B.期在必醉(希望)
C.不戚戚于贫贱(忧愁不安的样子)
D.不汲汲于富贵(汲取,取得)
2.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环堵萧然 ②颇示己志
[ ]
A.①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 ②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愿
B.①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 ②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C.①环境一片萧条 ②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愿
D.①环境一片萧条 ②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的解释是
[ ]
A.它说的就是这类人吧?
B.从这话看来,这些人就像五柳先生吧?
C.从这话看来,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D.它说的就是五柳先生吧?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们不知道五柳先生姓名,只知他住宅边有五柳树,因而他用它作自己的名字。
B.五柳先生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下功夫,而注重对书中意旨的独到领会。
C.五柳先生爱喝酒却常没有酒喝,穿的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有时饮食也不周,但是他安然自若。
D.五柳先生沉默寡言,不慕荣利,不计得失,在饮酒赋诗中度过了一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注]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为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
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日进。
(节选自 沈括《梦溪笔谈》)
注:指书画家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等四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 病:诟病
B.多能指摘其间形象 指摘:指出
C.张绢素讫 讫:完毕
D.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 类:像、类似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又在耳鉴之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则房敛而色泽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难可以形器求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画的下方有一只猫,他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后来经过正肃吴公对画中猫眼和花的分析,推求出古图的精妙之处。
B.作者在鉴赏古画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来辨别画之优劣,而不盲从众说。如对高益的壁画,他就提出了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C.欧阳修曾在《盘车图》一诗中论道:“古画画意不画形。”而本文作者则认为,鉴赏古画既要重“形”又要重“意”。
D.本文论述的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绘画理论,但能夹叙夹议,结合生活场景和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病:诟病 |
B.多能指摘其间形象指摘:指出 |
C.张绢素讫讫:完毕 |
D.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类:像、类似 |
A.此又在耳鉴之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B.则房敛而色泽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C.难可以形器求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D.此难可与俗人论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A.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画的下方有一只猫,他不知道这幅画的好坏。后来经过正肃吴公对画中猫眼和花的分析,推求出古图的精妙之处。 |
B.作者在鉴赏古画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来辨别画之优劣,而不盲从众说。如对高益的壁画,他就提出了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
C.欧阳修曾在《盘车图》一诗中论道:“古画画意不画形。”而本文作者则认为,鉴赏古画既要重“形”又要重“意”。 |
D.本文论述的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绘画理论,但能夹叙夹议,结合生活场景和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