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对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也相同
B.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也不同
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不同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也相同
B.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也不同
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书足记名姓而已
②天下匈匈数岁者,徒吾两人耳
③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④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赐公


  1.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高二版(选修)《传记选读》 2009-2010学年 第50期 总第206期 粤教版 题型:0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书足记名姓而已

②天下匈匈数岁者,徒吾两人耳

③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④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赐公

[  ]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课程同步 读想练 高一年级 题型:013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回答各题。

  郑诨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诨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和稻田,重去子之法[注]。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瞻,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太祖征汉中,以诨为京兆尹。诨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相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掾。文帝即位,为待御史,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温,患水涝,百姓饥乏,诨于萧,相二界,兴陂(b5i,池塘)堰,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诨曰:“地势洿(w&,挖掘)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仿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及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诨请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

  注:重去子之法,指加重对弃子不养者的处罚。

1.对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诨所在其渔猎之具
夺:收缴。
B.温信者与孤老相
比:近邻。
C.及树榆为篱
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
D.郡人皆以为不便
便:方便。

2.对比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多郑为字   ②诨百姓新集

发奸者    ④又郡下百姓苦乏材木

[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征汉中

  太祖:指曹操,死后追加的庙号。

B.又遣民田汉中

  田汉中:在汉中种田,以供应军粮。

C.复入为丞相掾

  丞相掾:丞相的属吏。

D.民赖其利,刻石颂之

  刻石:雕刻石像。

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与“郡界下湿,患水涝”一句中的“患”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民之本也
B.而盗贼止
C.太祖益
D.郡下百姓乏材木

5.“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年比一年收成好,庄稼年年增产,官府收到的租税比往年多出一倍。

B.一年比一年收成好,庄稼年年增产,官府收到的租税和百姓的收入都比平常多了一倍。

C.庄稼连年获得丰收,田地也年年增多,官府收到的租税和百姓的收入都比平常多了一倍。

D.庄稼连年获得丰收,田地也年年增多,官府收到的租税也比往年多一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至沙丘崩。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干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瘦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袤万余里

延袤:绵延不断。

B.暴师于外十余年

暴师:凶猛的军队。

C.而毅常为内谋

内谋:内部的奸细。

D.乃使蒙恬通道

通道:通过道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攻齐,大破之,为内史//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今其智反不能及

C.今臣将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必以长安君为质,乃出

D.我何罪于天,无而死乎//夫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攻齐,大破之

称代前文的“齐军”。

B.信任贤之

称代前文的“蒙氏”。

C.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称代前文的“他们兄弟”。

D.求其罪过,举劾之

称代前文的“蒙恬”。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蒙恬“阿意兴功”的一组是

[  ]

①攻齐,大破之②筑长城……延袤万余里③今恬之宗,世无二心④堑山堙谷,千八百里⑤为秦筑长城亭障⑥北逐戎狄,收河南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蒙恬北逐戎狄,收河南;为防匈奴,修长城。这对保卫黄河流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B.但是,由于秦始皇好大喜功,蒙恬“阿意兴功,”于是恬将三十万众大修长城、驰道、直道,这是蒙氏兄弟遇诛的直接原因。

C.作者在文章结尾的地方,批判了蒙恬在建筑长城、驰道等问题上不顾人民疾苦的行为,这种思想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D.在文中作者还揭露了二世的昏庸无能、是非不分和奸臣赵高阴险狠毒、残害忠良的行为,这些者是值得肯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至沙丘崩。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干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瘦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袤万余里

延袤:绵延不断。

B.暴师于外十余年

暴师:凶猛的军队。

C.而毅常为内谋

内谋:内部的奸细。

D.乃使蒙恬通道

通道:通过道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攻齐,大破之,为内史//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今其智反不能及

C.今臣将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必以长安君为质,乃出

D.我何罪于天,无而死乎//夫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攻齐,大破之

称代前文的“齐军”。

B.信任贤之

称代前文的“蒙氏”。

C.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称代前文的“他们兄弟”。

D.求其罪过,举劾之

称代前文的“蒙恬”。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蒙恬“阿意兴功”的一组是

[  ]

①攻齐,大破之②筑长城……延袤万余里③今恬之宗,世无二心④堑山堙谷,千八百里⑤为秦筑长城亭障⑥北逐戎狄,收河南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蒙恬北逐戎狄,收河南;为防匈奴,修长城。这对保卫黄河流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B.但是,由于秦始皇好大喜功,蒙恬“阿意兴功,”于是恬将三十万众大修长城、驰道、直道,这是蒙氏兄弟遇诛的直接原因。

C.作者在文章结尾的地方,批判了蒙恬在建筑长城、驰道等问题上不顾人民疾苦的行为,这种思想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D.在文中作者还揭露了二世的昏庸无能、是非不分和奸臣赵高阴险狠毒、残害忠良的行为,这些者是值得肯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他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他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郎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且贪,室宅舆马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

(《新唐书·韩休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吏白恐宰相意
忤:违反。
B.嵩休志行
称:推荐。
C.室宅舆马法度
僭:触犯。
D.不休能尔
意:意图。

(2)比较下列两组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以”相同,两个“或”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或”也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或”相同。

D.两个“以”相同,两个“或”也相同。

(3)为“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这一复句的译文加上关联词语,应当是

[  ]

A.只要……就……
B.如果……那么……
C.因为……所以……
D.既然……那么……

(4)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韩休出为虢州刺史,向宰相张说提出均赋他郡的请求,终于得罪了宰相而免去官职。

B.萧嵩举荐韩休为相,后韩休认为大将军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应先惩伯献后美玉。

C.萧嵩因在政事上受到韩休反驳纠正而不满,宋璟得知后称赞韩休这样做是仁者之勇。

D.皇帝曾在苑中打猎,总是大设音乐,可是稍微超过限度,就会有韩休上奏议劝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活题巧解巧练·高考语文 题型:01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诂屈作波碟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姑令执笔学书。记母教铨时,织纺之具华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瞩目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有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栓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节选)

(1)选出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轧轧相(夹杂)。

B.复持儿(不久)。

C.儿低吟之以为(戏耍)。

D.病少差矣(减少痛苦)。

(2)对下列句中“以为”、“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①教儿低吟之以为戏。②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③母与铨皆弱多病。④病辄能愈。

[  ]

A.两个“以为”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以为”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以为”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以为”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B.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吾从而师之。

(4)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蒋母教子苦心的一组是:①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②织纺之具华陈左右。③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④铨有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⑤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⑥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蒋母虽然没有文化,不懂教子的方法,但她对儿子却能严格要求,勤于督促,堪称教子典范。

B.母教子,尽管近乎苛刻,却处处体现母爱精神,可谓爱之愈深,教之益严。

C.儿子诵读诗书,竟能治愈母亲的病,真是其事近虚,其情近实。

D.蒋氏母子相依为命,不顾贫困疾病,母鸣机,子夜课,刻苦精神十分感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