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拟人)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高手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13
对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②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③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
④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荒林……
①拟人 ②呼告 ③衬托 ④反复
①拟人 ②呼告 ③对比 ④比喻
①比喻 ②拟人 ③衬托 ④反复
①比喻 ②拟人 ③对比 ④比喻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诗中有“年岁虽少”句;有的以诗中整体意象表达为远大志向为据,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有的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为枳”的说法);有的则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还有的认为该作品是诗人遭馋被疏、闲赋郢都时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在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中,我们也可看出王逸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橘颂》的创作时间众说纷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各句对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橘颂》的认识也存在模糊矛盾之处,这也深刻影响着后世。
C.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而各家对《橘颂》每句文义的理解又各不相同。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条依据是( )
A.《橘颂》借鉴了《士冠辞》,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这并不能表明《橘颂》是屈原在行冠礼之后的抒怀之作。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
根据文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楚辞章句》对后世影响极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完全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作者认为,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幸》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干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仪礼.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是有帮助的。《橘颂》尽管与《士冠辞》有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的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及屈原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5.《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以为作于顷囊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6.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他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7.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
B.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在发表己见时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C.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面分析参照,不可盲从。
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是“晚年”的作品,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导学大课堂必修三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很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曾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1.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 ]
A.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B.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认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C.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2.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 ]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3.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B.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C.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D.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分析参照,不可盲从。
B.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
C.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并在发表己见时能够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晚年”说,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曾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已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尿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1)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 )
A.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B.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认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C.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2)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 ( )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他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3)对于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B.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C.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D.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分析参照,不可盲从。
B.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
C.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并在发表己见时能够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晚年”说,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曾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已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尿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1)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 )
A.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B.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认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C.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2)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 ( )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他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3)对于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B.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C.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D.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分析参照,不可盲从。
B.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
C.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并在发表己见时能够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晚年”说,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橘颂》创作时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第三册中选录的《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诗中有“年岁虽少”句;有的以诗中整体意象表达为其远大志向的依据,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有的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为枳”的说法);有的则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还有的认为该作品是诗人遭谗被疏、闲赋郢都时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的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6.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是原因的一项是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朝,有的以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D.至今对屈原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7.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8.根据文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贵州省银河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题型: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3题。
《橘颂》创作时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第三册中选录的《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诗中有“年岁虽少”句;有的以诗中整体意象表达为远大志向为据,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有的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为枳”的说法);有的则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还有的认为该作品是诗人遭谗被疏、闲赋郢都时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1.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坛,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以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 的地方。
2.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