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吏民      ②不然,何以至此   
B.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②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C.①杀人如不能      ②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D.①乃令张良留       ②张良入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吏民      ②不然,何以至此   
B.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②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C.①杀人如不能      ②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D.①乃令张良留       ②张良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全优指导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馀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

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

法废人慢,当以威     济:渡过难关。

D.

与若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  ]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

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

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

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纪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民车,人未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大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寝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夺:改变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治废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但可施于无事日尔    括得地讼籍数十

C.

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

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

B.

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

C.

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

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

D.

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

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

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

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5)

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民车,人未县官意,相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大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夺:改变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治废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

但可施于无事日尔       括得地讼籍数十

D.

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

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

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 高考总复习全解 语文 一轮复习·必修课程 山东人民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文后练习。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张良出,要项伯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沛公奉卮酒为寿

(2)

加粗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交戟之卫士欲不内

B.

沛公霸上

C.

范增数项王

D.

人如恐不胜

(3)

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粗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

A.

见相如

B.

常以身蔽沛公

C.

吏民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下列加粗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相如持璧却立

B.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C.

循守旧

D.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

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

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

C.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6)

下列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7)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________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________

(3)孰与君少长?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桂壮红皮书·高中同步系列·活题巧解巧练·高二语文(上) 题型:013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未行,有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如城州,周三十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民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置南北市,为营以舍军,岁中旱,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辩。会卒,年五十。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宣宗读《元和实录》,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犀对曰:“臣尝守江西,惟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新唐书·循吏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  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

B.则可使者惟两京耳      使者:出使的人

C.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赢利:获得的利润

D.吏岂自费邪         自费:自己耗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足资,宜上请       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B.即具疏宜费         师之为,郑必知之

C.帝命有司与之,著令     拔刀斫前奏案

D.今不诛辟,可使者惟两京耳  遇水旱疾疫,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命有司与     称代前文的“所宜费”

B.民贫自鬻者,赎归  称代前文的“民贫自鬻者”

C.与若期一月还    称代前文的“恃权取于仓(的粮食)”

D.老幼思不忘     称代前文的“韦丹”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韦丹“仁化大行”的一组是

①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

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

③丹召工教为陶

④贫不能者,畀以财

⑤岁中旱,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

⑥籍其家,尽得文记

[  ]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韦丹力主革除陈规旧法。他认为出使外国所用的资费,应该由朝廷拨付,不应该沿袭陈规卖官筹款。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修改了法令制度。

B.韦丹担任言官以正直闻名。他认为如不以强力威慑,人们就会轻忽法令;刘辟反叛如不加讨伐,朝廷就无法统筹全国。为此他得到了皇帝的赞扬。

C.韦丹执法宽厚仁慈。对于依仗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的主仓吏,他只是责令限期归还。对于违法令被判死刑的兵卒,他也没有执行,而是将这个兵卒释放了。

D.韦丹为政功绩显著。他担任地方官以仁化为本,多方造福地方百姓。他被诬告的罪名经查也尽属不实,这更显现出他的政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导学大课堂必修五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君安与项伯有     故:交情。

B.

秦时与臣       游:交往。

C.

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幸:幸运。

D.

张良出,项伯     要:通“邀”,邀请。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张良出,要项伯。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③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④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

下列句子所表述的言行,不能表现刘邦矫言假辩的一项是

[  ]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

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6~2007学年苏州五市三区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今。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 《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日:“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暳写?诙???罚?/P>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率多拘滞,繁而寡  要:要领

B.

多自军门  效:献,尽力

C.

又奏请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劝:勉励

D.

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2)

文中“恨相见之晚”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

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

C.

夫晋,何厌有?

D.

既泣三日,乃誓疗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

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

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

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4)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

译: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

(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泗阳中学2007届高三阶段检测 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日:“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率多拘滞,繁而寡       要:要领

B.

多自军门           效:献,尽力

C.

又奏请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劝:勉励

D.

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2)

文中“恨相见之晚”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

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

C.

夫晋,何厌有?

D.

既泣三日,乃誓疗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

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

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

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祖很不高兴。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

译:________

②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________

③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译: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的题。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要领
B.多自军门/效:献,尽力
C.又奏请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致仕:登上仕途
2.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C.夫晋,何厌有?
D.既泣三日,乃誓疗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译: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                                    
(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