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人之甚寒②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B.①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②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C.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于是余有叹焉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完成下列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①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筋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②凹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①禊:一种祈福消灾的祭礼。②彭:彭祖,相传尧时作过官,活过夏、商两朝,寿800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也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这里指万物。
B.齐彭殇为妄作 彭殇:寿命长的和寿命短的。其中“彭”,彭祖,借指长寿的人;“殇”指未到成年就死的人。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山阴:当时的山阴县。这里不是指山的北面。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俯仰:俯一仰,表示人世间的应酬、进退、周旋。
(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A.①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集在一起。
②把它作为流动酒杯的环渠。
B.①众贤才都聚在这里,年长年少的都集在一起。
②引清流激湍作为流觞的曲水。
C.①众贤才到了以后,年少年长的才全聚集过来。
②把清流激湍作为流动酒杯的环形渠水。
D.①众多贤士到齐后,其他少长者才全聚集过来。
②用作为流觞的弯曲之水。
(5)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涎
A.①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②本来知道一个人死和生是虚无荒唐的。
B.①那人与人的友谊,是短暂一世的。
②原本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无荒唐的。
D.①与夫人一起生活,在一世中终归还是短暂的。
②固然懂一死一生是荒唐的。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以抓住特征,粗线条勾勒之笔法描写了兰亭景物。
B.本文是用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重在抒发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激励人们珍惜年华,积极进取。
C.本文先写盛会时间、地点、原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再写人生感慨、人情变化,点出作序原因。
D.本文叙事写景中先突出“乐”字,在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时,转出了一个“痛”字,联系古今时,引出一个”悲”字,于是把上下文衔接了起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完成下列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①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筋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②凹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①禊:一种祈福消灾的祭礼。②彭:彭祖,相传尧时作过官,活过夏、商两朝,寿800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也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这里指万物。
B.齐彭殇为妄作 彭殇:寿命长的和寿命短的。其中“彭”,彭祖,借指长寿的人;“殇”指未到成年就死的人。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山阴:当时的山阴县。这里不是指山的北面。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俯仰:俯一仰,表示人世间的应酬、进退、周旋。
(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A.①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集在一起。
②把它作为流动酒杯的环渠。
B.①众贤才都聚在这里,年长年少的都集在一起。
②引清流激湍作为流觞的曲水。
C.①众贤才到了以后,年少年长的才全聚集过来。
②把清流激湍作为流动酒杯的环形渠水。
D.①众多贤士到齐后,其他少长者才全聚集过来。
②用作为流觞的弯曲之水。
(5)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涎
A.①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②本来知道一个人死和生是虚无荒唐的。
B.①那人与人的友谊,是短暂一世的。
②原本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无荒唐的。
D.①与夫人一起生活,在一世中终归还是短暂的。
②固然懂一死一生是荒唐的。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以抓住特征,粗线条勾勒之笔法描写了兰亭景物。
B.本文是用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重在抒发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激励人们珍惜年华,积极进取。
C.本文先写盛会时间、地点、原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再写人生感慨、人情变化,点出作序原因。
D.本文叙事写景中先突出“乐”字,在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时,转出了一个“痛”字,联系古今时,引出一个”悲”字,于是把上下文衔接了起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8-2009学年度济宁市育才中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五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平?’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孙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印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印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愿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印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因攻其军
B.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C.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能徙者予五十金
D.尽破之以归秦
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印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印,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孙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施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5)下面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认为商鞅天生是个冷酷无情的人,这从他处罚公子虔、欺骗公子印、不听赵良规劝几件事上足以得到验证。
B.认为商鞅当初用帝王之术游说孝公,凭借的是虚浮的言论,并非他有真才实学。
C.认为商鞅的著作《开塞》《耕战》的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
D.认为商鞅因变法最终在秦国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完全是罪有应得。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