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
___________在小时候,我曾经拿过家里的钱到商店里买糖吃。爸爸知道后,严肃地教育我不能私自拿家里的钱花。想吃什么应该跟家长说。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拿过家里一分钱。
可是,有一天,妈妈说她的
10元钱不见了。她问爸爸,爸爸说他没拿,就又问我,我也说没拿。妈妈急了:“你们谁也没拿,难道钱会自己长腿跑了吗?”我开玩笑地说:“那也不一定,说不定钱自己真的长腿跑了呢!”妈妈听我这么说,竟对我产生了怀疑,便追问道:“小明,你快说,到底拿钱了没有?”见妈妈怀疑我,我不耐烦了:“不是说过了吗,没拿就是没拿。”妈妈见我不承认,十分生气,举手就要打,被爸爸拦住。爸爸说:“会不会是你记错了,要不是掉到哪去了?”妈妈气呼呼地说:“不会的,他小时候拿过家里的钱,不是他拿的,那是谁?”我一听,心里委屈极了,眼泪不住地往下滴。钱不是我拿的,可妈妈却硬说是我拿的,这可怎么办?对,我一定要把这
10元钱的去向弄个水落石出。于是,我擦干眼泪,找了起来。找了好一会儿,我忽然发现书架底下有一张10元钱,高兴得差点没跳起来。我立刻把它捡起来,放在妈妈手上。妈妈看见这
10元钱,知道错怪了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说:“妈妈,没关系,现在钱找到了,已经没事了。不过我希望这种事只发生这一次,不希望有第二次。”从此以后,家里现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
1)选词填空。①有一次我私自拿了家里的钱,爸爸( )地教育我不能这样做。
②爸爸对我的要求十分( )。
③爸爸( )地批评我不该私自拿家里的钱。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①妈妈却硬说我拿的。
( )
②他咬紧牙关硬支撑着。
( )
③产品质量过得硬,才能得到顾客的认可。
( )
(
3)“我一定要把这10元钱的去向弄个水落石出”中的“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弄个水落石出”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把文章分成三段,再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拟个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7)文章是按照的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表达的。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枯木中隐藏的秘密
(一)吃力不讨好的“清理运动”
如果从高空中俯瞰地球,那么森林应该是覆盖地球最耀眼、最迷人的部分。投身森林中,更是景象万千,每一草、每一木都是那么的可亲可爱、赏心悦目。葳蕤葱茏的林木,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美好。可是,那些东倒西歪的、正是腐朽霉烂的枯木,可能又会让人产生凋落、衰败、死亡等不愉快的联想,让人感到这是美丽的大自然画卷中最严重的败笔。甚至,有人把它们当成引发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必欲除之而后快,殊不知这样一来,人们却尝到了自己所酿成的苦酒。
20世纪末,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州,突然爆发的一场森林大火,使上万亩的森林遭受了灭顶之灾。事后,人们对发生火灾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罪魁祸首正是森林中的那些枯枝朽叶,它们即使只遇到星星之火,也会很容易地燃烧起来,并迅速蔓延,酿成一场生态灾难。于是,人们痛定思痛,决心亡羊补牢。州政府责令全州的森林管理部门和人员,并发动全社会的环保主义者,及时对森林中的衰萎、干枯的树木、草叶进行清理,以杜绝火灾发生的隐患。命令执行后,果然大见成效,在随后的两年里,再没有大的火灾发生。
正当人们暗自得意时,另一种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森林灾难又使他们更加目瞪口呆!
两年后,一种由云杉卷叶蛾引起的虫害突然暴发了。这种害虫在毛虫阶段危害树木,专门吞噬树木的嫩叶嫩芽。在很短的时间里,这种卷叶蛾的数量剧增,几万亩珍贵的树木被蚕食后,成片成片地枯萎、死亡。
眼看着虫害在迅速蔓延,更多的森林将遭受分割,束手无策的州政府赶紧向联邦政府求援。美国农业部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原来,造成云杉卷叶蛾大量繁殖和严重危害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我们人类自己,是人们对森林中的枯死树木、草叶的清理!
(二)害虫——森林最大天敌
在森林中,树木最大的天敌之一便是某些虫类。而在通常情况下,危害树木的昆虫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线以下时,只会引起树木小规模的死亡,而当某些偶然因素发生,引起有害昆虫大量蔓延时,大片的森林就会毁灭。
那么,这是什么东西在控制着有害昆虫的数量,使其保持在低水平线上的呢?
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森林中害虫的数量是与那里的鸟儿和蚂蚁数量成反比的。当鸟类和蚂蚁多时,害虫的繁衍就会受到压制;而当害虫大量地繁殖危害时,则说明了这些鸟类和蚂蚁可能受到了某种因素的侵害。
并非所有的鸟都吃虫子,但大多数的鸟类都是食虫鸟。有些鸟夏季里每天要吃
300只昆虫。一对黄嘴雀在饲养后代期间可以吃掉2.5万~5万条毛虫。总体来看,鸟类是森林中捕食害虫的主力军。在森林里,各种各样的蚂蚁也喜欢把那些肉滚滚的、因行动缓慢而容易猎取的毛毛虫当做它们丰盛的大餐,因此,蚂蚁也是危害树木的毛毛虫的很重要的天敌。这个结论是在一个试验中发现的。为了研究害虫在没有受到天敌侵害时的繁殖速度,科学家把一棵上面爬满了毛虫的杉树用一张大网罩住,使得鸟儿不能落到树上啄食毛虫,他们以为这些受到“特殊保护”的毛虫的数量可能会在几天之内大量增多。没想到,几天之后,原来密密麻麻的爬满树上的毛虫还是越来越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惑不解的科学家又经过几天的认真观察,终于发现了原因:网罩虽然能阻挡得住鸟儿,却挡不住那些微小的蚂蚁。它们顺着树干往上爬,那些毛虫不管爬得多高、躲得多隐秘,最终虽逃过了大鸟的袭击,却逃不过小小蚂蚁的无所不至的追杀。
害虫的最主要天敌搞清楚了,那么,鸟类和蚂蚁的减少与枯木的被清理又有什么因果关系呢?
科学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终于把答案找出来了。
(三)鸟儿、蚂蚁的家园
科学家循着蚂蚁长长的队列,寻踪觅迹,发现了他们的巢穴就建在那些欲倒未倒或完全倒下的木头里。他们对枯木进行了解剖,于是有了更多的发现:许多鸟儿也在枯木里安营扎寨,它们有的因陋就简,在天然形成的树洞里安下了家,有的把木头啄出一个坑,然后再铺上松软的草叶,弄出一个舒舒服服的窝来。
鸟和蚂蚁为什么更喜欢在枯木而不是活着的树木上筑巢呢?
原来,很多树干枯死后,过一段时间会形成一个空洞,让鸟儿、蚂蚁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坐享其成地在其间安家落户。就算是没有洞也不要紧,这些死去的树木纤维会变得很松软,鸟儿、蚂蚁要在上面啄(咬)出做窝的洞比起在活的树木上就容易多了。而且枯木里面又干燥、温暖,住着也很舒服。
真相终于大白:森林中的枯木为害虫的天敌提供了筑巢、栖居、造穴、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它们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当人们为了防止火灾而把这些枯木清除掉时,同时也就是毁掉了这些鸟类和蚁类借以安身立命的家园。它们失去了栖息、繁衍的场所之后,数量急剧地减少,于是害虫就会趁虚而入。
通过以上这些发现,我们明白了一条真理: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大自然总是会有一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好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人类最应该做的就是尊重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总把自己当成自然界的最高裁决者,自以为是、越俎代庖地去安排、干涉、改造自然,否则,不仅会事与愿违,而且可能还要受到自然界的更加疯狂的报复和惩罚。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给四个字成语释义。
葳蕤 ( ) |
亡 羊补牢( ) |
吞噬( ) |
解剖( ) |
遏 制( ) |
惩 罚( ) |
越俎代庖( ) |
2
.枯木中隐藏的秘密是什么?3
.鸟和蚂蚁为什么更喜欢在枯木而不是活着的树上筑巢呢?4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5
.比较比两篇文章中人类干得最愚蠢的傻事分明是什么?6
.你能根据本文内容自己设计一道题考考别人吗?请试试。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2008年六年级语文(下)练习 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欣赏。
理性阅读世间许多事情都需要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才会上升道一定的层次,读书也不例外。对于读书,人们说得最多的话题不外乎多读、勤读。多读、勤读固然能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读书倘若能“深”入书中,即使读的书数量不是很多,也能尝到读书的滋味,领悟道更多的道理。这就需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地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一位学者把读书的艺术概括为不读的艺术,理由是:“书为无限,生命有限;以有限应无限,只能采用此策。”
所谓“不读”,实际上就是要有选择地阅读,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就看谁又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的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境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同是一本书,有人读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时间久了,脑海中只剩下一片空白;而有的人读后,不仅能记住书中的内容,甚至能背诵出精彩的语句,更能谈出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读书的这种差异,就在于读书者是用眼读还是用心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心”阅读,在于读书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思考。
记得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读书也如此。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读书不仅应该能够进去,重要的是能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的阅读会使人从欣赏水平道修养都得到提高。不读“死”书,意为不去读那些毫无生气的书;不死读书,还在于不可尽信书,而要又主见。理性阅读会引起人们在知识的台阶上攀登得更高。
1.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围绕主要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他们分别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这里的“进”和“出”分别指什么?
“进”是指________________。
“出”是指________________。
4.就短文提出的读书经验,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尖子生 新课堂 小学五年级语文10(用新课标理念做新概念教) 新课标版 题型:048
|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永久的悔
季羡林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生命的补丁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