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5、下图为某河流两侧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P为河岸一处观测点。读图完成
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东南流向西北 B.位于黄土高原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此河补给水源主要是冰川融水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4、图1为某地区年等降水量与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图1中②地现已成为所在国家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当地发展水果、蔬菜种植的主要自然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 B.水热充足 C.光热充足 D.交通便捷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2、产业转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同时使珠三角环境污染加重。上世纪未,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如何利用此次产业转移,进一步改善珠三角环境质量,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据此现在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结果是
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珠三角的就业压力
B.增加了该产业的生产成本
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D.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为接收地发展增加动力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1、产业转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同时使珠三角环境污染加重。上世纪未,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如何利用此次产业转移,进一步改善珠三角环境质量,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据此材料回答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生产企业迁往发展中国家,其根本原因是
A.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原料 B.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C.该行业污染较为严重,转嫁污染 D.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34、图甲表示某日昼长状况,乙图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 。
(2)在甲图中画出再过3个月的全球昼长状况。
(3)乙图所示地区河流主要靠 补给,图中湖泊对河流的 (填字母)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4)甲图所示日期,乙图河口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 (高或低)。
(5)乙图中d处地貌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6)乙图中,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这些植被遭毁,会使河口地带的海岸发生什么变化?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自西向东属我国邻国的有 、 、 。
(2)分析说明图中L1河水能丰富的原因和L2河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3)简要说明影响L2河流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32、读下图电视机产品生产周期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产品阶段产品生产与消费地主要集中在 (国家),其原因是:
(2)成熟产品阶段该产业实施转移,其主要投资对象为 ,原因是 。
(3)标准化产品阶段该产业向 ___________转移,原因是:
(4)电视机的生产过程由相互关联的三个步骤组成,各个生产过程特征迥异,区位条件要求也各不相同。填空完成电视机生产的空间分布呈现的不同特点:
①负责产品设计的企业,其区位选择属智力、技术指向型;
②电视机装配企业的空间布局表现为 导向型。
(5)请你说说产业转移带来哪些意义?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31、下图为“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及有关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铁路线穿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多喀斯特地貌和地质灾害,这里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南昆线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的效益。
(1)南昆铁路沿线地区不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有( )
A.峰林 B.冲积扇 C.沙垄 D .钟乳石
(2)与南昆线相接的铁路线有 ( )
A.成昆线 贵昆线 B.湘黔线 黔桂线
C.昆河线 川黔线 D.黔桂线 黎湛线
(3)南昆铁路建设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 )
A.使西南地区资源优势与华南区位优势相结合,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有 利于沿线“老、少、边、穷”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C.有利于区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D.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条现代化铁路
(4)南昆铁路西接我国大西南(云、贵、川),其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天然气。
(5)从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考虑,致使南昆铁路至今才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方面分析:
从社会经济技术方面分析:
(6)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证明,南昆铁路修通后,可带动当地哪些产业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