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37、我国农业旅游正在快速发展,给社会和经济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⑴~⑷。
资料一:农业旅游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形态。
资料二:中国大陆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图
资料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结构示意图
⑴ 按通常的类型划分,我国农业旅游资源中大多属于 ,少数属于 。
⑵ 有关农业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正确项字母)。
A.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B.其季节性不明显,四季皆宜
C.其市场目标主要是城市居民
D.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社会等功能
E.我国西部自然生态保护好,农业旅游领先于东部
F.到农村休闲度假是当前农业旅游的主流
⑶ 农业旅游示范点最多的省区是 。其最有利条件是
⑷ 分析我国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32、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黑土区每年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kg。鹤山农场,处于小
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坡长而缓,耕地坡度多在l°~4°之间,是典型黑土区。
资料3:切沟是指纵剖面与所在坡面基本一致的侵蚀沟,它把田块切断。切沟侵蚀是土壤侵蚀加速的一种形式,不仅流失水土,还阻碍连片耕作。以切沟为主的侵蚀沟侵蚀下来的泥沙可占流域产沙总量的一半以上。我们选取鹤山农场内两条切沟SG2和SG3进行研究,有关数据如下图表:
表一:SG2?SG3在2004年冬春季和雨季蚀积变化及其对应降水量 *表示降雪量
监测 切沟 |
监测时段 |
降水量/mm |
沟内蚀积变化/m3 |
切沟净侵蚀体积/m3 |
切沟面积变化/m3 |
沟头最大后退距离/m |
|
沉积体积 |
侵蚀体积 |
||||||
SG2 |
2004年冬春季 |
130.9(64.3*) |
81 |
139 |
57 |
129 |
6.4 |
SG2 |
2004年雨季 |
336.5(16.4*) |
23 |
190 |
167 |
49 |
5.6 |
SG3 |
2004年冬春季 |
130.9(64.3*) |
480 |
661 |
181 |
228 |
\ |
SG3 |
2004年雨季 |
336.5(16.4*) |
296 |
443 |
147 |
112 |
\ |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⑴―⑷题。
⑴ 从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看,本地农业类型主要以 为主,主要农作物有 、 等。试分析大力发展该农业类型的有利区位因素:
⑵ 对资料3中图表信息的解读和原因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切沟净体积变化=沟内侵蚀体积- 沟内沉积体积 B.沟内冬春季都以沉积为主
C.沟内雨季都以侵蚀为主 D.全年都是流水侵蚀,无冻融侵蚀
E.资料3的图可能是GIS整合GPS、RS等数据的结果
⑶ 简要分析鹤山农场的黑土水土流失(如沟蚀)的成因和危害
成因:
危害:
⑷ 沟蚀如不被及时防治,黑土区就有出现第二个黄土高原的潜在危险。结合鹤山农场的实际,简述治理的措施: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与开发利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B.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C.甲河下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保护植被生态、发展畜牧业
D.乙河上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梯级开发、发展旅游等
评卷人 |
得分 |
|
|
三、综合题
(每空? 分,共? 分)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30、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 B.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 D.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29、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列甲、乙两图。读图完成
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①地区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28、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列甲、乙两图。读图完成
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乙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分异规律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分异规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