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0238  40246  40252  40256  40262  40264  40268  40274  40276  40282  40288  40292  40294  40298  40304  40306  40312  40316  40318  40322  40324  40328  40330  40332  40333  40334  40336  40337  40338  40340  40342  40346  40348  40352  40354  40358  40364  40366  40372  40376  40378  40382  40388  40394  40396  40402  40406  40408  40414  40418  40424  40432  97155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14、请参照例句,以数学和英语老师的身份,分别给同学写一则毕业赠言(4分)

  例句:语文老师: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可以有句号。

数学老师――

英语老师――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潼安吏》、《石壕吏》、《新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散文八大家”指的是唐朝的韩愈、欧阳修和宋朝的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11、与“技经肯綮之未尝”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10、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9、下列各句组成一段表意完整的文字,最合理的排列为

①当然,“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②有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学习文言文,那些范文最好能够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

③这样就可以记得牢,成为自己的东西。

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⑤这样的“两多”,在语文学习中是应该也必须要得到保证的。

⑥这话是有道理的。

⑦除了多读以外,还要多抄,把重点的、关键的词语抄写下来时时翻阅。

A、④⑥②③①⑦⑤          B、④⑥②①⑦③⑤

C、①⑦④②③⑥⑤          D、②③④⑥①⑦⑤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8、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是

A、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B、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D、我想弄明白古代的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叶”?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友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大批图书,不仅有世界名著、科普书籍,还有一些长篇小说。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D、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时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6、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yw 题型: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身为美国盟国而又与朝鲜有外交关系的澳大利亚表示,将对朝鲜威胁进行核     提出抗议。

②日本首相安倍访华,显示了日本希望打破目前中日关系僵局,以访华为      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③当年的嘉祥武氏乃钟鸣鼎食、诗书翰墨之族,而今却见不到雕梁画栋,听不到丝竹管弦,这里曾有的繁华与尊荣都    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那些断碑废垣上的石刻还残存着对历史的记忆。

A.实验 时机    淹没        B.试验     契机   淹没

C.实验 时机    湮没        D.试验     契机   湮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