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读图,回答1~3题。 |
1、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 |
A、气温高,降水少 B、气温高,降水多 C、气温低,降水少 D、气温低,降水多 |
2、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 B、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 C、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D、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
3、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北半球高纬地区 B、南半球低纬地区 C、北半球中纬地区 D、南半球中纬地区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 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 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中,人们必须考虑到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的 |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自然土形成后,经过人类开垦,不断翻耕、施肥、灌溉,使土壤不断熟化,形成过程为 |
A、肥土→生土→熟土 B、生土→熟土→肥土 C、熟土→生土→肥土 D、肥土→熟土→生土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回答1—3题。 |
1、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 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
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湿热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较低的酸性土壤 B、气候干旱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碱性土壤 C、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在大气中滞留会削弱太阳辐射和降低当地气温 D、生态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地貌变化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下图是对某地的陵园(林地)、操场(裸地)以及足球场(草地)的气温观测结果。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地点是 |
A、足球场、陵园、操场 B、陵园、足球场、操场 C、操场、陵园、足球场 D、操场、足球场、陵园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读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8 年)图,回答1~3题。 |
1、图中A、B为中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 |
A、16.4;16 B、1.64;1.6 C、1.6;16.4 D、16.4;1.6 |
2、中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 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 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 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 |
3、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 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 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 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1—2题。 |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读下图,回答1—3题。 |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
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
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1—3题。 |
1、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2、用煤来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 |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水电站污染空气,火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3、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A、② B、④ C、③ D、煤变油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