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
下列关于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旱情的自然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 B、西部地表土层较厚,难以保持水分 C、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 D、降水量分布不均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下面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
A、35° B、25° C、20° D、15° |
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
3、图示四个区域中 |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读下图,完成1~3题。 |
1、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可能是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堵塞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引起的 |
2、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
3、2001年该河流上游发生严重的干旱,但下游连续多年出现的断流现象并未发生。这主要是因为 |
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 B、跨流域高山流水紧急补给 C、上游地区大力节水 D、加强了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时间上看,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而这一趋势与我国长期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密切相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由《诗经》如此的描述,可以想象,春秋时期的黄河、汾河流域一带是山清水秀,物产富饶。如今,该地区却是生态脆弱,灾害多发。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
1、图示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对应的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化、②兴修水利、③毁林开荒、④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⑤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多次改变、⑥人口增加,住房用地大增、⑦落后的轮荒等耕作制度⑧露天煤矿的开采 |
A、①②⑤⑥⑦ B、③④⑤⑦ C、①③④⑥⑧ D、③④⑤⑥⑧ |
2、关于图中各地区森林现状以及与森林破坏有关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潮、台风多发、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生态良好、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沙尘暴、④d地区已成我教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多滑坡、泥石流、⑤e地区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 |
A、①②⑤ B、②④ C、③⑤ D、②③⑤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自然灾害都发生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完成1~2题。 |
1、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
A、印尼、中国 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 D、孟加拉国、韩国 |
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的是 |
A、非洲、西亚 B、非洲、中亚 C、中欧、西亚 D、南亚、北美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积温”图,完成1~2题。 |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2、图中我国境内最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台风 D、滑坡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读图,回答1~3题。 |
1、图中①、②处的自然植被是 |
A、①森林②草原 B、①草原②荒漠 C、①草原②草原 D、①荒漠②荒漠 |
2、秦汉到明代长期形成的农牧界线相当于图中的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
3、图中①、②处荒漠化土地分布及形态是 |
A、斑点状及片状 B、分布在绿洲的周围 C、星点、线状 D、呈斑点状荒漠化圈 |
科目: 来源:gzdl 题型: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在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本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据此完成1~3题。 |
1、此种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 |
A、水利设施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 D、干旱少雨 |
2、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谷子 B、小麦 C、棉花 D、甘蔗 |
3、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①杜绝水土流失、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④加厚熟土层、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