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1297  61305  61311  61315  61321  61323  61327  61333  61335  61341  61347  61351  61353  61357  61363  61365  61371  61375  61377  61381  61383  61387  61389  61391  61392  61393  61395  61396  61397  61399  61401  61405  61407  61411  61413  61417  61423  61425  61431  61435  61437  61441  61447  61453  61455  61461  61465  61467  61473  61477  61483  61491  97155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下列属于“S”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

A.食物(养料)充足
B.没有敌害
C.没有竞争
D.资源、空间有限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主要表现有

A.种植农作物的面积、饲养家畜和家禽等的数量增长
B.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扩大
C.人口增长,使生活排污量剧增,必然破坏环境
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下列哪项不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A.人口压力过大
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搞生态农业
D.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其原因主要是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严重不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下列四项措施中,能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增加各营养级中生物的种类
D.减少各营养级中生物的种类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sw 题型:

下列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D.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