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4651  84659  84665  84669  84675  84677  84681  84687  84689  84695  84701  84705  84707  84711  84717  84719  84725  84729  84731  84735  84737  84741  84743  84745  84746  84747  84749  84750  84751  84753  84755  84759  84761  84765  84767  84771  84777  84779  84785  84789  84791  84795  84801  84807  84809  84815  84819  84821  84827  84831  84837  84845  97155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每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大
B.合运动的速度可能比每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小
C.只要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那么它们的合运动也一定是直线运动
D.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不与它们合运动的时间相等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假定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行星分别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动,若它们的轨道半长轴分别为R1和R2,则它们运行的周期之比T1/T2等于(  )
A.(
R2
R1
)
3
2
B.(
R2
R1
)
2
3
C.(
R1
R2
)
3
2
D.(
R1
R2
)
2
3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时,长征三号丙火箭直接将卫星由绕地轨道送入200km~38×104km的椭圆奔月轨道,减少了多次变轨麻烦,及早进入绕月圆形轨道,则在“嫦娥奔月”过程中(  )
A.离开地球时,地球的万有引力对卫星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接近月球时月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减小
B.开始在200km近地点时,卫星有最大动能
C.在进入不同高度的绕月轨道时,离月球越近,运动的线速度越大,角速度越小
D.在某个绕月圆形轨道上,如果发现卫星高度偏高,可以通过向前加速实现纠偏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光滑的半球形的碗边开始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在木块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
A.它的加速度方向指向球心,同时机械增加
B.它所受合力就是向心力,故所受合外力做功为零
C.它所受向心力不断增大,但机械不变
D.它对碗的压力不断减小,但机械不变
魔方格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动能一定是变化的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机械能守恒的运动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机械能守恒的运动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线度,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F,若保持乙物体的质量不变,而使甲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2,同时使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减小一半,则甲、乙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变为(  )
A.FB.
F
2
C.
F
4
D.2F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如图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静摩擦因数相同;a的质量为2m,b、c质量均为m,a、b离轴为R,c离轴为2R,则当圆台旋转时,若a、b、c均没滑动.则(  )
A.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最小
C.若转速增大时,c比b先滑动
D.若转速增大时,b比a先滑动
魔方格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同时水平抛出两个物体,它们一定同时着地,但抛出的水平距离一定不同
B.从不同高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水平抛出两个物体,它们一定不能同时落地,抛出的水平距离也一定不同
C.从不同高度,以不同速度同时水平抛出两个物体,它们一定不能同时着地,抛出的水平距离也一定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竖直圆轨道上向下滑动,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块的速率保持不变,则在这个过程中(  )
A.木块的加速度为零
B.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C.木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D.木块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gzwl 题型:

金星的质量为M1,绕太阳的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为R1,公转周期为T1.地球的质量为M2,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为R2,公转周期为T2,那么,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R31
T21
R32
T22
B.
T1
T2
=(
R1
R2
)
2
3
C.
T1
T2
=
M1
M2
D.
T1
T2
=(
R2
R1
)
2
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