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545  21553  21559  21563  21569  21571  21575  21581  21583  21589  21595  21599  21601  21605  21611  21613  21619  21623  21625  21629  21631  21635  21637  21639  21640  21641  21643  21644  21645  21647  21649  21653  21655  21659  21661  21665  21671  21673  21679  21683  21685  21689  21695  21701  21703  21709  21713  21715  21721  21725  21731  21739  235360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磁铁吸引铁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磁铁是施力物体 
B.铁钉同样吸引磁铁  
C.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D .铁钉与磁铁直接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     ]
A.银          
B.铁        
C.铝      
D.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用来说明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图a的磁体将大头针吸起,表明磁体有_________________;图b小明费了好大的力气将弹簧拉长,放手后弹簧又恢复了原样,表明弹簧有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物理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图中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A和B,按图示位置悬置,左图中B被吸住不会掉下来,右图中A不能被吸住而掉下来,此现象说明
[     ]
A.B都是磁铁
B.B都不是磁铁
C.A是磁铁,B不是磁铁
D.A不是磁铁,B是磁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一根条形磁铁折断后就只剩下一个磁极了.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根钢棒,乙用细线水平悬着,用甲的一端去靠近乙的一端,乙被吸引过来,则
[     ]
A.甲一定有磁性,乙一定没有磁性
B.乙一定有磁性,甲一定没有磁性
C.甲乙一定都有磁性
D.甲乙中至少有一个有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完全相同的两根钢棒,用A的一端靠近B的一端,并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始终都出现吸引现象,则
[     ]
A.A有磁性,B无磁性
B.B有磁性,A无磁性
C.AB都有磁性
D.AB都没有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以下实际应用中,没有用到磁性材料的是
[     ]
A.录音磁带
B.电话磁卡
C.电话话筒
D.收音机喇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不定项选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些笔盒、装茶叶的礼品盒上装有磁体,这是对磁体具有吸铁性的应用
B.地球是个巨大磁体,它的N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C.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真实存在的曲线
D.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题型:探究题

根据古文《论衡是应篇》中的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学术界于1947年想象出司南的模样并印刷在邮票上.
(1)如图(甲)所示,当磁勺在正确指南时,其A 端为该磁体的________(N/S)极.
(2)195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制作一具司南.如(乙)所示,制作人员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将磁石的_________(B/C/D/E)处打磨成磁勺的A 端.
(3)把天然磁石按照正确方法打磨成磁勺后,放在粗糙的木盘上,使磁勺水平自由转动直至最终静止,但磁勺A 端总不能正确指南.将粗糙木盘换成较光滑的青铜盘才略有改善.这是因为磁勺和盘子之间的___________力影响了实验效果.
(4)为达到理想的指向效果,制作人员将磁勺靠近一电磁铁,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S,磁勺和电磁铁相互吸引,由此增加磁勺的磁性.H为电源的_________极.
(5)历史上真有这样的司南吗?仍是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或许古代的磁勺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作的磁勺要更_________(轻/重),从而有更好的指向效果;另一种观点认为除非今后出土了司南实物,才能真正下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