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项目 年度 | 总人数(人) | 男 (人) | 女 (人) | 迁入 (人) | 迁出 (人) | 出生 (人) | 死亡 (人) | 人口增长情况(人) | |
自然增长 | 机械增长 | ||||||||
2007 | 1950 | 980 | 970 | 10 | 2 | 10 | 6 | 4 | 8 |
2008 | 1970 | 990 | 980 | 25 | 3 | 8 | 10 | -2 | 22 |
2009 | 1980 | 990 | 990 | 8 | 0 | 11 | 9 | 2 | 8 |
2010 | 2018 | 1008 | 1010 | 40 | 2 | 9 | 9 | 0 | 38 |
2011 | 2060 | 1028 | 1032 | 47 | 2 | 8 | 11 | -3 | 45 |
A.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 |
B.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 |
C.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
D.人口增长类型为传统型 |
A.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 |
B.第三产业发展比重大 |
C.城市化水平为76% |
D.工业是主导产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减少了14.1% | B.增加了7.9% | C.减少了9.7% | D.增加了14.1%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1980~201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
B.1950~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乡村地区 |
C.在甲时间点,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 |
D.房地产开发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直接原因 |
A.2010年后,城市化发展趋缓主要受逆城市化的影响 |
B.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
C.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将会大量涌现城市群和城市带 |
D.积极促进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乡村城镇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不断下降 |
B.与人口的增长可能呈现出反比的关系 |
C.从1950年开始低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
D.从2050年开始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
A.提高环境承载力需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
B.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 |
C.人口的增加,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 |
D.科技的进步,使所需的耕地有下降趋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 B.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
A.江苏省 | B.山西省 | C.河南省 | D.北京市 |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60岁以上人口已高达30% |
B.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
C.劳动人口比重将下降 |
D.2035年后退休人口多于劳动人口 |
A.RS | B.GPS | C.GPRS | D.GI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青少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 B.乡村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
C.人口增速先快后减缓 | D.人口未进入老龄化 |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
B.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出生率 |
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
D.影响人口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变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 温州 | 全国 | |
人口总数 | 912.21万 | 13.7亿 | |
比2000年增长 | 20.69% | 5.84% | |
年龄 构成 | 0—14岁 | 14.31% | 16.60% |
15—59岁 | 74.64% | 70.14% | |
60岁以上 | 11.05% | 13.26% | |
城市人口比重 | 66.02% | 49.68%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高 | B.人口出生率比全国高 |
C.人口老龄化比全国严重 | D.青壮年人口迁入多 |
A.初期阶段 | B.加速发展阶段 |
C.后期阶段 | D.衰落阶段 |
A.外资企业建立 | B.乡镇企业发展 |
C.私营企业发展 | D.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