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 )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曲线表示小鼠,b曲线表示青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结构或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上图中能产生ATP的是[ ];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细胞结构是[ ]。
(2)丙和丁中磷脂双分子层数分别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
(3)叶肉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中,共有的细胞结构是上图中的[ ]。
(4)具有丙结构的生物称为 。
(5)丙结构中所含物质,以其酸碱性而言属________性,可被碱性染料着色。中学实验常用的属于这类染色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6)写出丁或丁的结构在基因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 4.4% B. 1% C. 6.8% D. 1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该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C.Ⅰ—2一定为杂合体
D.若Ⅲ—7 与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a.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细胞①;
b.取出重组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细胞中,形成细胞②;
c.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②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将胚胎移植到母牛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和②中发生了核基因重组的是___,血清白蛋白基因表达包括____和____两个过程。
(2)在实验过程a中要选择“雌性奶牛胚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b利用的技术是_____,胚胎工程操作中最后环节是_______。
(4)上述整个过程实现了______、______、胚胎工程的综合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以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