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0266  20274  20280  20284  20290  20292  20296  20302  20304  20310  20316  20320  20322  20326  20332  20334  20340  20344  20346  20350  20352  20356  20358  20360  20361  20362  20364  20365  20366  20368  20370  20374  20376  20380  20382  20386  20392  20394  20400  20404  20406  20410  20416  20422  20424  20430  20434  20436  20442  20446  20452  2046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观察。他绘制了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结合课本知识可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的?

①萘乙酸   ②吲哚乙酸   ③细胞分裂素   ④2,4―D   ⑤乙烯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示扦插的四种葡萄枝条,其中最易成活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        B.乙烯        C.生长素      D.赤霉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通过握手传播     

B.艾滋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艾滋病通过母婴间遗传

C.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攻击B细胞和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D.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10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有

    A.T细胞    B.B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随着X轴的变化,Y轴曲线的变化规律与右图曲线走势不相符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