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图:
![]() |
(1)三个ATP含有________个高能磷酸键;如果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形成AMP,AMP是_____________的基本化学组成单位之一。
(2)下列哪些过程需要消耗ATP( )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D.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3)ATP之所以称为通用的“能量货币”,主要是因为ATP是( )
A.主要的能源物质 B.高能化合物
C.直接能源物质 D.能量贮备物质
(4)下列有关ATP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TP是高能化合物,在细胞中可以大量存在
B.人体细胞中,ATP主要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H]产生
C.ATP在动物细胞中易分解,也易合成
D.ATP属于小分子有机物
(5)下列是有关ATP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材料:(略)
(四)实验步骤:
①用小刀将数只荧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状。
②取二支试管,标上甲、乙。在二支试管中加入2mL水。
③分别在二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萤火虫发光器研磨粉末,并观察现象;
![]() |
现象:二支试管均有短时间黄色荧光出现。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在二支试管中加入2mLATP溶液、葡萄糖溶液,并观察现象
预测实验结果:能发出黄色荧光的试管是____________。
此实验可以说明哪些实验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ATP生理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各种能量形式的转变,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
B.生物体内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理活动,是由ATP水解提供
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生成的ATP都用于生物的耗能反应
D.ATP是生物体内惟一的贮藏能量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一克淀粉放在烧杯中加水煮沸,冷却后,取2毫升淀粉悬浮液和2毫升唾液装入一个玻璃纸袋(半透膜)内,扎紧袋口。然后将它放入盛稀碘液(浅褐色)的烧杯中,袋的扎口露出液面。在37℃条件下保持20分钟左右。上述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纸袋内最初无色→逐渐变蓝色→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而纸袋外的液体始终是浅褐色。请分析上述出现的原因。
(1)最初无色的原因是 。
(2)逐渐变蓝色的原因是 。
(3)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的原因是 。
(4)玻璃纸袋外液体为什么始终是浅褐色的? 。
(5)已知唾液的pH为6.8,胃液(含胃蛋白酶)的pH为2.0。若将唾液和胃液混合,并使混合液的pH为3,混合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中新增加的物质为 ,简述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A、B、C、D四种酶的催化效率示意图,请根据曲线所示回答问题:
(1)当温度为10℃时,催化效率达最大值的酶为 。
(2) 曲线能说明温度对人体内酶的影响,因为 。
(3)对于酶的催化效率,就一般情况而言, 曲线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 。
(4)如果上述曲线表示的是在不同pH值条件下四种酶的催化效率示意图,那么肯定错误的曲线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取5支试管,编为1~5号,分别加入2.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如下:
编号 | 往试管中加入物质 | 实验结果 |
1 | 1mL唾液 | 无气泡 |
2 | 10%的FeCl3溶液 | 少量气泡 |
3 | 2mL猪肝研磨液 | 大量气泡 |
4 | 2mL猪肝研磨液+0.5ml1.0mol/L的盐酸 | 少量气泡 |
5 | 2mL猪肝研磨液+0.5ml1.0mol/L的NaOH溶液 | 少量气泡 |
注: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3号试管中的两小块新鲜猪肝的作用是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试管中的反应物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总数是 个(设3%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为1.0%g/cm3)。
(2) 号试管和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比较,可说明酶的专一性; 号试管和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比较,可说明酶的高效性。
(3)3和4、5试管实验结果比较,可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种酶催化反应P+Q→R,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t1时,将催化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图中的哪条曲线表示此反应的真实进程。
![]() |
A.Ⅰ和Ⅱ B.Ⅲ C.Ⅳ D.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下列4支试管内加入3ml浆糊。另外A、C内分别注入2ml清水,B、D内分别注入2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甲、乙两水槽水温分别为35℃、55℃。保温5min后,再向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碘液,不变蓝色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