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用样方法研究长白山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蚂蚁的丰(富)度 | D.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南方某一野外湖泊,正值水草悠悠,碧波荡漾,莲花盛开的季节,鱼儿畅游其中,青蛙在荷叶下乘凉,螃蟹也偶尔爬上岸晒晒太阳,真乃一幅美丽的画卷。结合生物学致使,以下对此美景判断不恰当的是
A.该湖泊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大家庭——群落 |
B.除以上“画卷”上看到的外,池塘中还有许多细菌等分解者 |
C.若人类大肆向此湖泊投放污染物,则最糟糕的结果是整个湖泊生态系统崩溃 |
D.如果条件允许,若干年后该湖泊区域可能会变成树林,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两类细菌竞争食物的实验。在两类细菌的混合培养液中测定了第Ⅰ类细菌后一代(即Zt+1)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与前一代(即Zt)所占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在下图中,实线表示观测到的Zt+1和Z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Zt+1=Zt时的情况。从长远看,第Ⅰ类和第Ⅱ类细菌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A.第Ⅰ类细菌与第Ⅱ类细菌共存 |
B.第Ⅱ类细菌把第Ⅰ类细菌从混合培养液中排除掉 |
C.两类细菌共同增长 |
D.第Ⅰ类细菌把第Ⅱ类细菌从混合培养液中排除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枣庄十八中高三10月份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枣庄十八中高三10月份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种子数之比为1∶3,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 B.7∶6∶3 C.5∶2∶1 D.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枣庄十八中高三10月份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下列哪些生物( )
①噬菌体 ②乳酸菌 ③酵母菌 ④蓝藻 ⑤蘑菇
A.①② | B.③⑤ | C.②③ | D.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枣庄十八中高三10月份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枣庄十八中高三10月份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 B.兔的长毛与短毛 |
C.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N、P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N、P元素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植物缺乏N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
B.P元素是ATP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线粒体膜、核糖体的必需构成元素 |
C.大气中氮气的中N只能通过固氮菌的固氮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
D.海洋中N、P元素较多可能会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导致“赤潮”的发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体受到病原体攻击时会自发抵抗(自动免疫);人体也可以在抗原进入体内后注射某些免疫活性物质等以对抗病原体(称主动免疫)。以下说法中,符合免疫学原理的是
A.一般而言,人天生就具有免疫能力,出生后就可以产生抗体以对抗病原体 |
B.被毒蛇咬后,注射抗毒素中和毒液中的毒素,该过程属于主动免疫 |
C.切除胸腺的小鼠,其特异性免疫会完全丧失] |
D.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将未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