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7248  27256  27262  27266  27272  27274  27278  27284  27286  27292  27298  27302  27304  27308  27314  27316  27322  27326  27328  27332  27334  27338  27340  27342  27343  27344  27346  27347  27348  27350  27352  27356  27358  27362  27364  27368  27374  27376  27382  27386  27388  27392  27398  27404  27406  27412  27416  27418  27424  27428  27434  2744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14、向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放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经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对上述固体沉淀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1、要除去N2中含有的少量CO2、H2O(气)、H2时,有人采取一些步骤:①通过盛浓H2SO4的洗气瓶 ②通过盛浓盐酸的洗气瓶 ③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④通过加热的盛有氧化铜的燃烧管.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8、将锌棒放入下列溶液中,过一会取出,结果锌棒质量比原来增加,而溶液质量比原来减少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粉末状金属混合物12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产生1g氢气,这种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
A、Al和FeB、Zn和FeC、Mg和CuD、Mg和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非金属元素X与钾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KmX;金属元素Y的氯化物其化学式为YCln.则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A、YmXnB、XnYmC、YnXmD、XmY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从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
 
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高温 
.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
 
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精英家教网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6、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