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5823 85831 85837 85841 85847 85849 85853 85859 85861 85867 85873 85877 85879 85883 85889 85891 85897 85901 85903 85907 85909 85913 85915 85917 85918 85919 85921 85922 85923 85925 85927 85931 85933 85937 85939 85943 85949 85951 85957 85961 85963 85967 85973 85979 85981 85987 85991 85993 85999 86003 86009 86017 211419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在量筒中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缓缓倒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B.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C.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D.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当前,造成居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是下列中的( )
A.硫酸铵
B.乙酸铅
C.甲醛
D.浓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的主导方向,下列措施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就地焚烧生活垃圾
B.多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C.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
D.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般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aCO3→Ca(OH)2
B.Ca(OH)2→NaOH
C.Fe2O3→Fe2(SO4)3
D.Cu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
A.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
B.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以改善口味
C.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Na2CO3
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二氧化碳能使湿润蓝石蕊试纸变红,所以能使湿润蓝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要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加入大理石 | 加入硫酸铜溶液 |
B | 硝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 加氢氧化钙研磨 | 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
C |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 点燃闻气味 | 观察颜色 |
D | 铁粉和氧化铜 | 观察颜色 |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向AgNO3、Cu(NO3)2、Zn(NO3)2混合液中,加入-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
A.Ag、Cu、Zn
B.Cu、Zn、Fe
C.Ag、Zn、Fe
D.Ag、Cu、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5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6g
B.12g
C.18g
D.2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新课程结束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从C、H、O、S、N、Cu中选择合适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一种难溶性的碱 ;
(2)既是硝态氮肥又是铵态氮肥 ;
(3)能做干燥剂的液体 ;
(4)“西气东输”中的“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