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3344  33352  33358  33362  33368  33370  33374  33380  33382  33388  33394  33398  33400  33404  33410  33412  33418  33422  33424  33428  33430  33434  33436  33438  33439  33440  33442  33443  33444  33446  33448  33452  33454  33458  33460  33464  33470  33472  33478  33482  33484  33488  33494  33500  33502  33508  33512  33514  33520  33524  33530  33538  150026 

科目: 来源: 题型:

(4分)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甲图中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将A瓶内的肉汤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的瓶颈打断(见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实验中能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细菌和真菌作为          参与了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6分)动物的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认识生物圈中所有的动物,但可以将动物进行分类,使我们对动物的认识变得更容易了。请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①燕子②鲸③中华鲟④海马⑤兔⑥狮子⑦鸽子⑧鲫鱼⑨天鹅⑩熊猫(填序号)

(1)按生活环境分:水中生活的是            ,陆地生活的是             ,空中飞行的是            

(2)按结构特点分:属于鱼类的是            ,属于鸟类的是             ,属于哺乳类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1分)右图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细菌细胞以下各部分的名称:①            ,③            

(2)细菌结构中,①的作用是          、③的作用是                     

(3)与植物细胞相比,大多数的细菌不含叶绿体,所以不能自己制造           

(4)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细菌具有          结构;与青霉素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结构。

(5)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生殖,当〔②〕         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       ,以抵抗不良环境。

(6)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例如利用          制作酸奶、泡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你必须讲清楚的三点是

A.地址、姓名、病人症状     B.单位、地址、症状

C.天气状况、地址、症状     D.病人名字、相貌、发病的症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项中,属于吸烟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是

A.易引发癌症    B.易引发高血压    C.易引发冠心病     D.以上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体除下列哪种结构外,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A.指甲          B.咽喉           C.胃           D.皮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哪项属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A.生活有规律                  B.合理膳食

C.合理用药                    D.适量烟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个别青少年以吸烟为时尚。对吸烟的认识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吸烟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B.吸烟会影响他人健康

C.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D.吸烟无害,是成熟和“酷”的表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

B.给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

C.给小孩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预防流感传染,我们应积极参与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远离传染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