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0246  60254  60260  60264  60270  60272  60276  60282  60284  60290  60296  60300  60302  60306  60312  60314  60320  60324  60326  60330  60332  60336  60338  60340  60341  60342  60344  60345  60346  60348  60350  60354  60356  60360  60362  60366  60372  60374  60380  60384  60386  60390  60396  60402  60404  60410  60414  60416  60422  60426  60432  6044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函数的最大值为                                   (      )

 A.2                    B.               C.  1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答案: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数列1,  , 3,  ,…,则5 在这个数列中的项数为                        (      )

A.5                B.6                 C.7              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答案: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的值为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答案: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代社会,垃圾处理受到高度重视。我国当前一般采用“填埋”的垃圾处理办法,但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垃圾发电。如果平均焚烧1吨垃圾相当于完全燃烧0.5吨无烟煤(无烟煤的热值为3×107J/kg)。

(1)说说垃圾发电优于垃圾填埋的理由(说出一条理由即可)。

(2)如果某垃圾发电厂每天焚烧2000吨垃圾,输出电能为1.5×106kW·h。计算该厂的垃圾发电设备在发电的全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

 

(3)如果一个家庭每天有2盏50瓦的日光灯各正常工作5小时,则该厂日发电量(1.5×106kW·h)能供多少这样的家庭照明用电一个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学习了电功率的知识后,由P=UI可知,当电流相同时,电功率跟电压成正比,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该结论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晓彤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想验证电阻R1、R2、R3的电功率与其两端电压是否成正比,通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电路状态

电流表示数/A

电压表示数/V

电功率/w

l

闭合S、S1,断开S2、S3

O.60

3.0

1.8

2

闭合S,S2,断开S1、S3

0.60

9.0

3.6

3

闭合S、S3,断开S1、S2

0.60

18.0

(1)电阻R2的阻值是________Ω,第3次实验时电阻R3的电功率是_________W。

(2)通过计算,在右图中完成该实验的图像。晓彤通过对

图像的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

(3)小雪认为晓彤的实验太繁杂,于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通过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就可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就可以计算电功率,同样可以得出实验结论。请你对小雪的实验方案进行合理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1)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在实验中,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直到静止,这三次实验小车消耗的机械能___________(选填“相等”、“不等”或“无法判断”)。

(2)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推理得出:当物体所受的阻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发生变化。为此某同学认为:“所有的物体,如果它的速度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阻力的作用”。他的观点正确吗?并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