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6170  86178  86184  86188  86194  86196  86200  86206  86208  86214  86220  86224  86226  86230  86236  86238  86244  86248  86250  86254  86256  86260  86262  86264  86265  86266  86268  86269  86270  86272  86274  86278  86280  86284  86286  86290  86296  86298  86304  86308  86310  86314  86320  86326  86328  86334  86338  86340  86346  86350  86356  86364  235360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画出甲图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如图乙,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3)如图丙,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cm,tBC=______s,vAC=______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填“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②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甬台温铁路于2009年l0月1日起正式运营.甬台温铁路从宁波经台州至温州全长275km.“和谐号”动车组预设运行速度可达200km/h至250km/h,宁波到温州原来需3小时,现在仅需1小时40分.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计算宁波站到温州站动车组行进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v/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
601120
801534
1001954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_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如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距离/厘米
时间/秒
实验次数
153045
11.001.922.82
20.991.942.80
30.961.902.78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v===…
方法2:
v==[]÷3=…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