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3为“中国沿海省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读图分析回答25~26题。
25.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中
A.河北水土配合协调最差 B.广西水土配合协调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协调 D.水土配合总体不协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2为“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总量亿吨标准煤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从图示来看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接近的时期是2000年前后
B.图示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始终大于能源生产
C.2000年后,经济发展快,进口的能源数量增加
D.原煤生产占生产量的比重上升。但总数量减少
24.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越势,应采取的对策
A.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外依赖性
C.加强国际合怍
D.减少煤炭的开采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1表示某地区城市分布情况及图中甲城市地租值线示意图,读后完成21~22题。
21.图中城市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C.与乙城市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少于丙城市同等级城市数目
D.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6557万人。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0.57%。图9中四幅图是我国1953、1982、2000、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金字塔图,图10中A、B两点是2000、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的判断有
A.图9中②图表示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B.图9中④图表示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
C.图10中B点表示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D.图10中A点与图13中③图相对应
20.第六次人口统计数据表明我国
A.城市化发展迅速,已进入成熟阶段
B.已进入人口低速增长阶段
C.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
D.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回答17~18题。
17.产业链模式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
18.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 B.热电厂的蒸汽可用于多晶硅的生产
C.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 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表1,完成15~16题。
表1 我国某地区三个工厂投入构成比例(%)
工厂 | 原料 | 能源 | 运费 | 科技 | 工资 | 其他 |
甲 | 41 | 17 | 2 | 5 | 14 | 20 |
乙 | 4 | 8 | 5 | 50 | 13 | 20 |
丙 | 17 | 10 | 11 | 3 | 39 | 20 |
15.甲比丙运费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产品轻,科技含量高 B.距原料地和市场近
C.交通发达,航空运输为主 D.需要原料和能源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7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量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14.导致图示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6为“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12.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5表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4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区为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旅游区
8.工业区不断向外缘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加强城市经济实力 ③保护城市环境 ④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