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①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②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③广东、台湾、海南岛 ④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无图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完成l题。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时
,最可能出现( )
A暴雨和冰雹天气 B.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
C.连绵的阴雨天气 D.干热风(焚风)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提到沙尘暴,人类是惊恐和厌恶,但是也有“可爱”的一面。沙尘暴将营养成分撒落到太平洋,给大洋中生物带来盛宴;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又能吸收大量的CO2,抵抗全球变暖。
(1)根据以上材料试举例说明沙尘暴还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2)该资料说明沙尘暴作为自然灾害具有 性,我们应该 看待自然灾害。
(3)大家知道印度尼西亚、古巴都是甘蔗的盛产地区,除了与气候有关以外,还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结合火山的有关知识回答。
(4)根据以上内容简述我们研究自然灾害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区域旱灾的特点,回答。
分区 | 旱灾类型与特点 |
东北区 | 盛夏季节,辽河和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旱灾 |
华北区 | 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旱情严重。 |
长江区 | 旱灾多发生在7-8月,称“伏旱”。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 |
华南区 | 以夏秋为主,春旱次之。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和强度均超过内陆。 |
西南区 |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
(1)由表格中的资料可以看出旱灾分布不仅有________差异、也有________差异,但是也有共同点,即时间多发生于________和________季节;就区域主要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区,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表格反映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
(3)如何减少灾害的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遭受寒潮灾害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 等(至少列举三个省区)。
(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响?
(3)据图判断图中的A地是否受台风或寒潮的影响?
(4)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南部地区影响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3年7-8月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此回答7~10题。
7.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性天气往往是( )
A.洪涝灾害 B.干旱灾害 C.滑坡和泥石流 D.蝗灾
8.罕见的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 )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影响生产 ②拉闸限电,影响生产 ③机器易受潮,影响生产
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影响生产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 )
A.寒冷干燥天气 B.高温多雨天气
C.干热风天气 D.晴朗温暖天气
10.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天气的大气活动有( )
A.台风 B.龙卷风 C.海啸 D.寒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材料一 2000年8月,在我国东南沿海刮起了强热带风暴,称为“玛莉亚”,尽管她姗姗来迟,却从正南袭击了我国福建和广东一带,并带来了大暴雨和10级以上的强风,使当地出现了洪涝灾害,仅韶关市的损失就超过了3亿元,难怪人们称这位美国小姐为“温柔杀手”。
材料二 2000年入夏以来,因受下沉气流的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出现了“热浪”,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超过35℃,有的地方高温持续天数达45天,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少有的炎热夏季。完成5~6题。
5.表示“玛莉亚”登陆时的气流运动形式是( )
6.这次“热浪”来自( )
A.太平洋的赤道低压 B.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
C.印度洋的赤道低压 D.印度洋的副热带高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