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山地可能是 ( )
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
7.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 )
A.1000米以下 B.1000米至1500米
C.3500米以上 D.2000米至2500米
8.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
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据表回答3—4题。
农作物 | 生长期平均气温(℃) | ≥10℃积温(℃) | 降水量(mm) | 日照时数(小时) |
① | 18~30 | >3500 | >600 | >800 |
② | 20~30 | >3500 | 350~1000 | >2000 |
③ | 15~18 | >1600 | 200~500 | >800 |
④ | 20~30 | >8000 | >1500 | >2000 |
3.依据江汉平原气候条件,四种农作物中,江汉平原种植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③的是 ( )
A.印度沿海平原 B.伏尔加河—顿河流域
C.美国南部 D.澳大利亚西南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 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水断流 D.冬季由于降水稀少,河水断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1993年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河谷平坝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少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旅游区的兴建 D.城市化进程加快
5.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三江平原 B.长江三峡 C.藏南谷地 D.河西走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2008年我国几类植物油消耗情况统计表,完成题。
大豆油 | 棕榈油 | 菜籽油 | 花生油 | 棉籽油 | |
国内消耗总量(万吨) | 1057.6 | 528 | 454.3 | 187.5 | 147.7 |
国产率(%) | 6.15 | 0 | 83.2 | 96 | 100 |
1.在2008年我国国产植物油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居前三位的是
A.大豆油一菜籽油一棕榈油 B.菜籽油一花生油一大豆油
C.棉籽油一花生油一菜籽油 D.菜籽油一花生油—棉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它是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迅速崛起的新经济圈。读图21“中国部分区域图”、图22“黄河三角洲遥感图像”和图2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描述黄河流经甲省河段的特征,并分析黄河三角洲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7分)
(2)简述乙省建设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从经济角度考虑,指出乙省煤炭资源输往上海的运输方式。(7分)
图24是丙省某县l976年(A)与2008年(B)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3)指出该地2008年与1976年相比农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分);灌溉水源充足(4分);阴雨天气少,光热较充(2分)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4分)(共14分)
(2)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2分) 60年代主要是随人口增长要解决吃饭问题,围湖造田发展农业(2分) 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围湖造陆。(2分)(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银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14分)
(2)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分析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2分)且2000年之后国 际直接投资比重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2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工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的优势逐渐丧失;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答对三点6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有科技与人才的优势;水陆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阔。(6分)
(3)可充分利用长江沿岸皖江地带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土地租金等优势实现产业转移;(3分)为更好地吸收外资、技术,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3分)。
(4)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提升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④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发展优势产业;⑤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产业整合、市场沟通,实现共同发展。(每点2分,共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企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迁移。
材料二:日前,安徽皖江城市带江南产业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在合肥举行。标志着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江南产业集中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境内,地处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重点承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营造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活力之城、生态优秀的宜居之城、科技和文明融合的文明之城。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4分)
(2)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投资占全国比重日益上升,超过了珠江三角洲,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变化和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两方面分析原因。(12分)
(3)长江沿江地带在长江流域的产业转移、经济合作中起到重要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试分析说明长三角产业向皖江地带转移对长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4)根据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的位置、总体规划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分析在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建设方面已达成了哪些共识?(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